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21.
西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消融径流的水化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王建  丁永建  许君利  韩海东 《环境科学》2006,27(7):1305-1311
为了研究西天山科其喀尔冰川融水径流的基本化学特征,2003-06~2003-09在研究区取样(冰面径流、冰面湖水、河水及大气降水),结果表明:①本区各类水体都呈碱性,pH值大小顺序为:河水>冰面径流>冰面湖水>大气降水>7.②各类样品总离子浓度的顺序为:河水>大气降水>冰面湖水>冰面径流.冰面径流中的各项离子浓度均低于其它3类样品的相应值,平均仅是河水的24%;阴、阳离子分别以SO42-和Ca2+为最大.③由于降水过程中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作用,不同降水形式中降雨的各项离子浓度(NO3-除外)均比冰雹和雪中的相应离子浓度大;④对不同海拔高度水样分析表明,各项离子浓度“高程效应”十分明显,3 900m以上区域,冰面径流中各阳离子浓度逐渐向冰川冰中各相应离子浓度逼近.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冰川雪冰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作为青藏高原冰川研究的一个参数,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物种和嗜冷基因资源作用于冰川的能量和化学物质平衡,而且还与气候和环境相关联.近年来,青藏高原冰川雪藻的研究主要在南部的Yala冰川开展,细菌的研究集中在北部冰川.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冰川雪冰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未来除在研究方法上加以改进外,还应该在微生物多样性、生态意义、嗜冷机制及其与气候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参36  相似文献   
23.
模拟升温对冰川前缘地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全球变暖影响,冰川处于不断退缩状态.本研究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缘地3个不同退缩年代的土样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温度处理,分别为5℃与15℃,通过150d室内培养实验,探讨升温对冰川前缘地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始样品中,随土壤样品退缩年代的增加,土壤总碳氮含量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及α多样性增加. 150d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古菌拷贝数随升温发生变化,但改变未达显著水平.此外,升温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且对不同样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不同.通过对升温后变化显著的优势OTUs进行分析,退缩年代较短的样点对升温响应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Thiobacillus属相对丰度的升高.结果表明,冰川前缘地微生物对变暖响应的土壤异质性,其结果可为高山冰川地区升温下微生物的特征变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4.
《世界环境》2009,(3):96-96
科学家在南极洲冰川数百米下与世隔绝的黑暗世界里发现了一个存活了近200万年的古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生活在黑暗的、无氧的冰冷环境中,从硫磺和铁中汲取能量。这一发现为冰封的地球中存在生命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火星和木卫二(木星的卫星之一)都有一层冰盖,科学家一直相信木卫二冰盖底下可能有水和生命。一些地质学家认为,8亿年前的地球虽是一颗完全冰封的星球,但仍有生命存活。  相似文献   
25.
无法忽视的"脆弱性" 气候变暖引发的全球气候危机正成为威胁全人类的一个严峻挑战。干旱、风暴、洪水、冰川融化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导致的各种灾害不仅愈来愈频繁,而且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6.
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区水体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1997-05在珠峰地区绒布冰川采集的4类水样的实测资料表明,本区各类水体都呈碱性,PH值的大小顺序为:湖水〉湖水〉表层雪。河水和湖水的阴离子以SO^2-4为最大,而表层雪样品以Cl-最大;  相似文献   
27.
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冰川资源规模巨大,形态各异,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绝对的垄断性地位。然而,我国冰川旅游发展却较为缓慢,景点稀少,与冰川资源禀赋极不相符,与国外冰川旅游发展差距较大。冰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并非由冰川旅游单体决定,往往由冰川及周边景观的组合程度大小决定。鉴于此,中国冰川旅游需要改变以往冰川观光和其他单一景点开发模式,进而向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湖泊、峡谷与民族文化组团式开发转变,通过冰川与其他景观的组团式开发模式,扩展其冰川旅游类型与内涵,延伸其高山带山地旅游产业链,提升我国冰川旅游产品品牌价值,以此为我国冰川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8.
为认识东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地区大气中痕量元素的组成特征和污染信息,利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2008年10月采自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坑中24个样品中可溶性痕量元素Al、Ba、Co、Cr、Cu、Li、Ni、Sb、Sr、U、V、Fe、Cd、Zn和Pb的浓度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痕量元素的浓度最大值和最...  相似文献   
29.
冰川和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Sentinel 2A/2B MSI遥感影像提取青海省冰川和湖泊信息,并对其近20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为3713条、3643.40 km2和259.63 km3,面积≥1 km2的湖泊数量和面积分别为231个和14374.56 km2;2000—2020年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128条、464.63 km2(-0.60%/a)和29.58 km3(-0.54%/a),面积≥1 km2的湖泊数量和面积分别增加27个和2220.09 km2(0.84%/a);青海省境内冰川自西向东呈加快减少趋势,气温上升是主要影响因素;除柴达木盆地中部和北部、唐古拉山北侧等区域外,青海省大部分区域的湖泊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气候暖湿化和...  相似文献   
30.
1986—2015年青藏高原哈拉湖湖泊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哈拉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提取流域内湖泊面积、形状等信息,揭示近30年哈拉湖流域湖泊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6—2015年间,哈拉湖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呈“V”型,其动态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波动下降阶段(1986—2001年)和波动上升阶段(2001—2015年)。其中1986—2001年湖泊面积由593.68 km2减少到584.83 km2(减少8.85 km2);2001—2015年由584.83 km2增加到614.31 km2(增加29.48 km2)。对湖泊面积变化量与冰川面积变化量及同期遥感数据阶段各气候要素相关分析发现,湖泊面积变化量与阶段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显著性水平在0.01以上,进而降水量是湖泊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