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318篇
基础理论   174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本文以诺氟沙星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与聚砜铸膜液混合,制备出可以在低压力下对诺氟沙星有特异性截留作用的分子印迹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膜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聚合物的质量分数对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的...  相似文献   
103.
104.
将铁磁性分离与分子印迹技术结合,以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为核,以17β-雌二醇(E2)为模板分子,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利用表面聚合法制备了E2分子印迹纳米材料(MIPs)和不含E2的非印迹纳米材料(NIP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相似文献   
105.
油松叶绿体DNA间隔序列特点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国分布区12个天然油松种群进行取样,测定了叶绿体DNAtrnT-trnL、trnS-trnG、trnL-trnF基因间隔序列,分析了序列碱基组成特点及在松科系统分类中的意义.测序结果显示,3个片段碱基序列均富含A/T,长度依次为448bp、636bp和421bp,所测片段在种群水平上十分保守,没有发现具有种内鉴别意义的碱基变异.但此片段适合于松科属间和种间的系统学分析,运用PHYLIP软件构建松科植物的邻接系统树,支持松科分为两个亚科的分类系统,拓扑结构表明松属与银杉属的关系最近.由于叶绿体DNA序列长度适中,扩增和测序较为容易,适合作为研究松科植物系统进化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图2表2参24  相似文献   
106.
投加EM菌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污泥中投加EM菌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以常规的微生物处理为对照。以COD为考察目标,探讨了在好氧条件下处理时,各种条件因素(温度、时间、pH、污泥负荷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投加EM菌对处理出水COD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好氧条件下处理渗滤液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效果差异显著。试验组在最佳的好氧条件下可使COD的去除率达到72.5%,高于对照组26.3%。在好氧条件下处理渗滤液,试验组出水中小分子COD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7.
利用链状Salen型高分子希夫碱金属配合物PLSBM(M:CoⅡ,MnⅡ,ZnⅡ,CuⅡ)作为催化剂,催化分子氧氧化苯乙烯.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助剂和共还原剂的条件下,氧化产物以苯甲醛(Ⅰ)和环氧苯乙烷(Ⅱ)为主,PLSBCuⅡ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考察了影响氧化反应的因素,发现在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h和催化剂与苯乙烯用量比为1mg∶2mL时,苯乙烯具有最优的转化率(61%)和产物选择性(Ⅰ:57%,Ⅱ:36%).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环保产业》2011,(12):62-62
由安美特(中国)化学有限公司开发的绿色电镀技术系统,适用于一般电镀生产线。主要技术内容(1)生化除油化学品及其辅助过滤设备:化学品中细小的微生物将复杂的有机分子分解成简单而无毒害  相似文献   
109.
分子植物育种》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科学杂志,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份以育种为名的科学杂志。于2003年创刊,创刊伊始即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数据库等多家中外文献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11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细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利用16S rD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方法,测定了4种利用类型土地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并分别构建了可视化的细菌网络.结果表明,旱田和水田土壤细菌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与模块性较小,而节点数、连接数、平均连通度和聚类系数较高;4个细菌网络均以正相关关系占优,天然林地负相关比例较高;酸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中的部分菌群在土壤细菌网络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4个细菌网络的部分关键节点所属的菌群相对丰度较低(1%),并非本研究区域的主体细菌;旱田土壤菌群主要受TP显著影响(P0.05);水田土壤菌群主要受黏粒、粉粒和含水量显著影响(P0.05);天然林地和城市绿地土壤菌群主要受C/N显著影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旱田土壤细菌网络规模更大,物种间关系更加复杂,不同利用类型土地中的细菌均以协同合作关系为主,天然林地土壤细菌之间存在更强的竞争作用.水田和旱田土壤细菌对外界环境因子的扰动更加敏感,响应迅速,群落结构更易发生变化;部分细菌在网络间存在角色转化现象,低丰度菌群在构建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