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482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801.
固定化微生物对水胺硫磷降解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机和有关分析方法,给出了精品水胺硫磷的质谱图;证实固定化微生物可使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的环链断裂,其最终产物为CO2、H2O、NH3、H2S、H3PO4等简单无机比合物;初步推断水杨酸异丙酯等有机化合物是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802.
陈敏  罗启芳 《环境科学》1994,15(3):11-14
提出聚乙醇包埋活性炭与微生物的固定化技术,给出较好的制备工艺,并对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的降解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固定的微生物对温度、pH值和水样水胺硫磷浓度的适应范围扩大,在3个月连续试验中,若水样初始CODcr浓度为1300-2500mg/L,停留时间24h,在恒温摇床内降解,其去除率为55%-72%。  相似文献   
803.
固定化小球藻净化污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褐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普通小球藻,对人工配制的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实验,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氨氮、正磷酸盐及重金属汞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的净化效率比悬浮态要高得多,固定化小球藻对汞毒性的抗性亦较悬浮态强,在对悬浮藻有致死作用的汞浓度条件下仍具较高净化效率,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的汞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4.
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作为固定化微生物包埋剂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包埋剂,包埋固定微生物,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固定化微生物对TOC的去除率为主要指标,强度为辅助指标,确定包埋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乙烯醇为包埋剂的固定化小球强度及稳定性比用海藻酸钠的高,较适用于废水处理,但其传质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05.
混合菌种的共固定化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混合菌种固定化技术所用的载体和改进方法作了介绍,以及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治理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酚类、卤化烃、氮和磷及其芳香族化合物。对该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06.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形成严重威胁.微生物修复是一种低价、绿色和易操作的技术,但微生物对高浓度污染物耐性低,造成修复效果差和周期长.由于生物炭的孔隙率高、官能团丰富和比表面积大,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和固定化载体.通过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将菌群定殖于生物炭上而制备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结合了二者优势又克服菌群的缺点,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通过系统论述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特征,评价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效能,讨论环境因素对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去除水中污染物和修复污染土壤的效果影响,阐明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对废水处理与土壤修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07.
固定化多环芳烃降解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  张干  李军  屈伟月 《环境化学》2006,25(5):576-579
以自制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了交联剂浓度、酶用量、pH值、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浓度0.5%,pH7.0,温度20℃,时间12h以及液态酶与壳聚糖凝胶1:1配比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最佳固定化条件,固定化酶催化菲降解的最佳反应时间是9h.另外,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稳定性和可操作性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08.
固定化酶酸化/UASB两相厌氧有机酸代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宏兵  吴睿  段宁  林学钰  黄涛 《环境科学》2006,27(3):483-487
以固定化酶酸化相和UASB产甲烷相为两相厌氧系统进行连续流实验,研究了酸化相和产甲烷相中的有机酸和乙醇的变化特征、变化速率,挥发性有机酸组成,发酵类型以及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相的酸化率为28.2%,水解产物组成中乙醇>乙酸>丁酸>丙酸,其中乙醇占44.8%,乙酸占38.4%,丙酸为6.9%,丁酸为9.8%,为乙醇型发酵类型.在产甲烷相中乙醇被去除99.8%,乙酸为92.0%,丙酸为59.1%,丁酸为46.2%,呈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比较有机酸和乙醇的去除速率呈乙醇>乙酸>丁酸>丙酸,其中乙醇在产甲烷相中去除速率最快为0.21h-1.系统运行稳定,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对COD去除贡献率顺序为乙醇>乙酸>丁酸>丙酸,  相似文献   
809.
采用植物载体玉米芯对青霉X5进行固定化.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固定化最优操作条件为:菌量0.4 g/L,载体大小为1/2×π×12×1 cm3,载体个数为10,摇床转速为100 r/min.同时考察了各种因素如温度、pH、碳源浓度和盐浓度等对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H 4.0、碳源浓度为10 g/L条件下,以100 r/min的摇速培养,脱色效果最佳,脱色率达96.1%.重复脱色实验表明,固定化青霉X5经过4次重复利用后,固定化细胞的结构仍良好,脱色率仍在90%以上.脱色平衡时间为360 min.  相似文献   
810.
采用新型固定化载体大孔吸附树脂X-5固定化微生物强化SBR处理对甲苯胺模拟废水,与对照组相比,通过投加大孔吸附树脂X-5固定化微生物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在进水TOC浓度为434.8 mg/L,对甲苯胺浓度为326.9 mg/L的条件下,强化组可在100 min左右将TOC和对甲苯胺基本去除完全,去除率在99%以上.对照组则需要300min才能达到相近的去除效果.强化组对氨氮同样具有较好的硝化效果,出水氨氮浓度在1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