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文中提及我国现阶段节水工作要从提高新水资源利用率入手,在进行节水宣传教育的同时,建立能动的节水机制,充分利用宝贵的降水资源,发挥可利用新水资源最大的效率,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6):24-24
建设部、科技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建设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合作,加大投入,加强再生水利用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毫州是-农业大市,因化肥、农药、农膜大量使用而导致的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毫州市面源污染现状,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与环境污染,以及化肥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化肥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问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生产和活性。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开发以及控制营养物流失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元宝山露天矿疏干水现存问题的探讨 ,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 ,找出解决问题的的具体办法 ,为露天疏干水建设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平原水浇地、旱地不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与黄淮海平原的种植制度,1980—1984年期间在平原北部(北京)水浇地上连续进行了五年田间试验,1983年和1984年两年又增加了水浇地与旱地对比,并在平原中部黑龙港地区的北京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及平原南部属黄淮平原的河南省淮阳县增加了两个点。试验设水浇地和旱地两部分,各有一年一熟(冬小麦、春玉米和春大豆)和一年两熟(冬小麦复播玉米、冬小麦套播玉米和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管理按当地中上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资源的有限性 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特点,人们通常将自然资源划分为三大类,即生物资源(可更新资源)、矿物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和生态资源(恒定资源)。太阳辐射、热量、水分、风能、海潮等属于生态资源,这类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合理开发它们,发挥各地所长,可以永恒使用,即人们常说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水资源作为恒定资源之一,是由于水资源被开发利用后,并不导致它们在地球上的总储量减少。应该指出,对水资源来说,总储量的不变,只能是从全球的宏观角度出发,这里所说的水资源是广义的概念。广义地来说,海洋、地下水、冰川、湖泊、土壤水、河川径流、沼  相似文献   
20.
略论麦草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麦草的纤维特性与小麦苗营养价值,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近几年发展的麦草利用途径与评价,最后讨论了麦草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