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电化学测量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室温含氧或无氧0.5 mol/L NaCl水溶液中铜的缝隙腐蚀现象.结果表明,铜发生缝隙腐蚀的过程中,金属腐蚀电位朝负移动,至一最低值并保持不变.同时,观察到铜缝隙腐蚀形态与通常的不锈钢缝隙腐蚀现象不同,即缝外腐蚀严重,缝内腐蚀相对较轻或几乎没有.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形成了金属离子浓差电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显微镜手机,或称CellScope,将荧光显微技术与移动电话技术完美结合起来。这种手机不仅能够拍出彩色的疟疾寄生虫照片,还可以拍摄贴上荧光标记的肺结核病菌。更重要的是,它可将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对消防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大约三、四个原子的宽度。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作为21世纪新兴的一门前沿科学技术,它将对诸多技术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消防技术作为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边缘学科,纳米技术将从不同方面对消防技术带来深远的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叶面微结构对滞留颗粒物粒径的影响,以分布较广的常绿植物——大叶女贞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叶面微结构;并用图像处理软件(图像法)分析叶面颗粒物的粒径特征,探讨不同测定方法对叶面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女贞叶面滞留颗粒物粒径呈双峰分布,湿法测定的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4~ 52.6μm,粒径峰值为18.9 μm、36.2 μm,粒径均值为8.8 μm;图像法测定的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4~27.8 μm,粒径峰值为17.5μm、27.8μm,粒径均值为7.2μm.叶表面分布有大量的突起和凹陷,凹陷直径介于0.6~ 30 μm,直径小于2.5μm和10 μm的凹陷约占到总量的50%和80%.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主要滞留在叶表的凹陷结构中,有少量粒径大于10 μm的颗粒物滞留在突起之上.PM2.5和PM10的体积分数仅占滞尘总量的17.9%和50.4%(湿法)、16.8%和45.9%(图像法),但数量多于大粒径颗粒物,这与小粒径的颗粒在个数上占优势、但大粒径的颗粒则对叶面滞留颗粒物的质量(或体积)贡献较大有关.叶背面颗粒物附着密度较正面小,PM2.5等颗粒物多分布在气孔周围,有少量颗粒物沉积在气孔上,从而堵塞气孔.  相似文献   
15.
Immigrant bacteria located on leaf surfaces are important to the health of plants as well as to people who consume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Howe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these immigrant bacteria on leaf surface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To examine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se strains, two bacterial strains on tobacco leaves: (1) an indigenous strain, Pseudomonas stutzeri Nov. Y2011 label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nd (2) an immigrant strain Pantoea agglomerans labeled with cyan fluorescent protein isolated from pear, were studied. Under moist conditions, P. agglomerans cells quickly disappeared from direct observation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although elu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rge amounts of live cells were still present on the leaves. Following exposure to desiccation stress, particles of cyan fluorescent protein-labeled P. agglomerans were visible within cracked aggregates of P. stutzeri Nov. Y2011. Detailed observation of sectioned aggregates showed that colonies of immigrant P. agglomerans were embedded within aggregates of P. stutzeri Nov. Y2011. Furthermore, carbon-resource partitioning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se two species could coexist without significant nutritional competition. This is the first observation of an immigrant bacterium embedding within aggregates of indigenous bacteria on leaves to evade harsh conditions in the phyllosphere.  相似文献   
16.
郭瑾  马军  施雪华 《环境科学》2006,27(5):945-949
采用云母片吸附的方式,较好地捕捉到了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微观结构,并采用轻敲模式下的原子力显微成像技术,对其吸附天然有机物(NOM)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与陈化2 h后的水合二氧化锰相比,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呈现出不定形的穿孔层状结构(厚度仅为0~1.75 nm)和球形颗粒结构,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附着能力.当向NOM中加入1 mmol/L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后,NOM分子的吸附形貌由松散分布的扁平粒状结构(吸附高度为5~8.5 nm)转变为密集分布、水平尺寸均匀的球形结构,表明了NOM分子容易以水合二氧化锰为吸附中心包裹在其表面.从直观上进一步证实了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除污染效能,为高锰酸盐的预氧化助凝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集洱海浮游植物样品对各显微镜计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片法适用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低水体的测定,行格法适用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适中水体的测定,对角线法适用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适中或高水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功能,分析了电子显微技术在观察生物膜结构、形貌和微生物群落分布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烧杯实验中,通过利用光散射监控技术,以及测定絮凝后上清液的残余浊度和Zeta电位,研究了硫酸根和硝酸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铵盐聚电解质(PDADMAX)的絮凝性能.以不同浊度的高岭土悬浊液为目标物,详细地讨论了反离子中不同含量的SO4^2-或NO3^-对絮凝效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阐明PDADMAX的絮凝机理,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比浓粘度表征了反离子对PDADMAX溶液性质和吸附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离子明显影响了PDADMAX的絮凝性能.含有NOr的PDADMAX具有更强的“电中和作用”和更高的絮凝效率,而含有SO4^2-的PDADMAX具有更高的“吸附架桥作用”既更宽的最佳絮凝剂投量范围、更大的絮体.不同的SO4^2-或NO3^-含量的PDADMAX絮凝剂的絮凝效率不同,其中都在含量20%时效果最好.而且在高浊度条件下,SO4^2-或NO3^-对PDADMAX的絮凝效果有更明显地增强.  相似文献   
20.
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减小微生物絮体对膜的污染,设计了一种具有沉降室的膜生物反应器,膜A与膜B分别淹没在上清液和污泥混合液中以相同的抽吸方式运行,与预期结果相反,膜A比膜B的污染速度还快.为探讨膜污染机理,考察了污泥混合液中不同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膜面污染层的特征.结果发现,在污泥混合液与上清液中膜面污染层在微观结构上存在显差异,其方差平均粗糙度Rms分别为132.3nm和75.2nm.经膜污染机理分析认为:微生物絮体和大分子有机物会在膜面形成污染层,该污染层作为“二次膜”影响膜过滤性能.上清液中细小的微生物絮体和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的污染层相对致密,会加剧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