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金秋  张金石  李伟  乔松 《环境科技》2007,20(4):34-36
应用Fenton试剂可对人造木板厂排放的难降解废水进行有效的预处理.25℃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是H2O2与Fe2 投加质量之比为2:1,H2O22投加体积为0.4 mL,FeSO4·7H2O晶体的投加质量为0.67 g,原水的pH值为3.5,反应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出水ρ(COD)在260 mg·L-1左右,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4.4%.同时,Fenton试剂用于人造板废水处理时,需优先考虑m(H2O2):m(Fe2 )因素,维持最佳m(H2O2):m(Fe2 )将对保持处理效率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混凝-PAC-超滤膜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混凝、粉末活性炭(PAC)与超滤膜联用对微污染原水中的浊度、有机物等有很高的去除率.经过550 min的连续运行后,其组合工艺的出水浊度仍稳定在0.350 NTU,对UV254和TOC的去除率稳定在60%和40%.通过对膜过滤特性的研究可知,组合工艺中超滤膜过滤性能经过短暂的快速下降阶段后一直处于较稳定状态.膜污染由小分子有机物引起.  相似文献   
83.
悬浮生物填料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硝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采用新型悬浮填料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硝化过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自然挂膜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悬浮填料床硝化效果。通过春、夏、秋和冬季的中试运行效果表明:在温度适宜、停留时间60min、填料填充率50%条件下,氨氮平均去除效率达到77.60%,定义了氨氮填料表面负荷指数判断氨氮去除效果,水温对硝化的影响较大,在低于20℃时,氨氮填料表面负荷随温度呈指数增长,高于该温度时则增长缓慢,但能维持较高水平;浊度对本工艺硝化影响较小;实验表明原水中氨氮浓度较低,硝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75h^-1。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在微污染生物预处理方面较成功的例子,并提出了如今微污染原水预处理所面临的有机物去除率不高及生物处理池的泥沙淤积和填料结泥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5.
原水投加混凝剂后,净水含剩余铝浓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是通过快速沙滤,投加聚合氯化铝(PAC0或硫酸铝混凝剂来处理,投轵国混凝剂净水中的名浓度也随之增加,有报道说饮用水中铝与一种神经疾病有关。本文对混凝剂投放前后净水中铝的含量的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6.
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中生物膜的形态和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发现微污染原水生物流化床预处理工艺中生物膜均匀覆盖于载体颗粒表面,厚度约为60—80μm,远小于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生物膜厚度;膜内微生物保持一定活性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以S0UR法测定的该条体下的生物膜活性远小于接种污泥的活性。  相似文献   
87.
纤维直接过滤去除原水藻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丙纶丝为滤料,以自制转鼓装置对高藻原水进行直接过滤除藻试验。结果表明,对Chl—a及藻总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4%一95%(平均91%)和82%一96%(平均92%),对主要藻种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5%以上,除藻效果明显。原水中藻类特征、试验运行工况条件直接影响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筛分截留与吸附—絮凝是试验装置过滤除藻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88.
以制备的无定型水合氧化锰对实验室配水进行了混凝试验研究,探讨了其在给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多种分析测试技术从粒子的化学组成、比表面积、界面官能团特征、粒子的物相等方面对该水合氧化锰粒子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该水合氧化锰粒子具有丰富的羟基化表面,比表面积为219.0411 m2/g,是一种无定型水合物,表现了优良的吸附污染物的界面特性;低投量(2 mg)的该水合氧化锰对于实验室配水具有优良的混凝性能,特别适用于高浊度原水的混凝处理.  相似文献   
89.
放养鲢鱼预处理高藻原水的除藻效能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藻类对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在某水厂预沉池中进行了放养滤食性鲢鱼去除高藻水中藻类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华微囊藻为优势种的高藻原水经过在水厂预沉池放养鲢鱼进行预处理之后,藻类总量、蓝藻和水华微囊藻含量分别下降了了61.8%、76.1%和78.2%.原水藻类含量的大幅降低有效减轻了后续常规工艺的藻类负荷,为水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认为鲢的滤食选择和不同的藻类规格是对蓝藻和绿藻不同去除效率的原因.试验表明,放养鲢鱼的生物控制技术适用于处理群体性蓝藻占优势地位的高藻原水.  相似文献   
90.
降低低温低浊湘江原水中浊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低温低浊湘江原水浊度难于处理状况,寻找降低浊度的方法。通过强化混凝、预氧化工艺处理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低温低浊时,在相同条件下,三氯化铁比硫酸铝和碱式氯化铝的除浊效果要好,但是三氯化铁处理原水浊度受pH值、GT值、投加量和助凝剂的影响。中性水环境条件下,原水经处理后残余浊度最低;三氯化铁投量为0.14mmol/L时处理效果最佳,对水中浊度去除率高达97.5%。高锰酸钾预氧化对三氯化铁处理原水浊度起到强化作用,对浊度去除率可提高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