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5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1163篇
安全科学   1609篇
废物处理   81篇
环保管理   448篇
综合类   3487篇
基础理论   604篇
污染及防治   534篇
评价与监测   201篇
社会与环境   172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文章简要描述了一起消防气体灭火钢质气瓶爆炸事故,对爆炸气瓶进行了断口分析、金相试验和理化试验,并分析了事故的原因,提醒制造厂家规范制造工艺,对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82.
沈阳市经济发展演变与碳排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城市碳排放状况,研究确保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碳减排有效措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确保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热红外遥感、GIS 和大气扩散模型技术,提高了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和演变态势,通过碳排放分解分析研究影响碳排放浓度变化的因素,以及城市三次产业对碳排放的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模拟自然发展模式和调控发展模式两种情景下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发展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 年期间沈阳市碳排放与人均GDP拟合曲线符合N型特征,沈阳市的年均碳排放已经跨过了转折点。经济增长是导致沈阳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1999—2010 年沈阳市第二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应最大,三次产业的强度效应对城市碳排放都有抑制作用。2013—2020 年调控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碳排放呈下降趋势。调控管理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将有利于沈阳市碳排放的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83.
通过基于过程的方式来研究农户决策行为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论文依据Belief、Desire、Intention(BDI)决策框架,设计基于过程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决策模型。模型以农户实际决策而非效益最大化作为行为模拟的假设,对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的典型村落马蹄洼和姜兴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模拟可以再现农户决策的动态性和反馈性,展示农户学习行为的过程及其影响,揭示农户决策变化的内在机理。利用该模型,对3 种情景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进行模拟,对比分析3 种情景的优劣,指出政府未来应当在降低市场风险、规范合作社经营、提高市场预测方面多做工作。文章最后对该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并指出今后需要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984.
针对现有制革废水处理工艺难以使氨氮达标排放的问题,引入多段A/O工艺(MAOP)作为制革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单元,探讨分段进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以及污泥回流比(R)对其COD和氨氮同步去除的影响.结果证明,无论是否分段进水,四段MAOP对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均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当污泥停留时间(SRT)为18d、HRT不小于24h时,其出水浓度都可保持在300mg/L以下,满足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在各段进水比为4:3:2:1、R 100%、HRT 48h、SRT 18d条件下,MAOP对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的氨氮去除率高达97.7%,出水浓度3.6mg/L左右,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MAOP同时具备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等多种脱氮机制,是一种颇具前景的制革废水生物脱氮技术.  相似文献   
985.
陈建阁  王杰  吴付祥 《环境工程》2014,32(4):131-134
对交流耦合式电荷感应法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为该技术的成功实施确定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建立带电粉尘颗粒与棒状电极间的物理模型,分析了棒状电极电荷感应空间灵敏度,说明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其理论推导的合理性;其次建立实验系统,示波器采集不同粉尘浓度下输出的交变信号;最后分析输出的交变信号,证明了交变信号的波动性与粉尘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6.
17β-雌二醇和炔雌醇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和批平衡试验,研究17β-雌二醇(E2)和炔雌醇(EE2)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线特征以及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E2和EE2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可以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平衡过程。整个吸附阶段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2.32 h-1和1.97 h-1。E2和EE2的等温吸附线能够较好的符合线性、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其中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5.27~49.07μg/g和53.14~56.84μg/g。随着温度的增加,E2和EE2的吸附过程会受到抑制。在pH值为2~8时,土壤对E2和EE2的吸附量变化比较平稳;在pH值为8~12时,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87.
本文采用血清瓶实验研究了贵屿镇练江底泥TCBPA的厌氧降解特性以及该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还原条件下,TCBPA降解效率顺序为:产甲烷环境硫酸盐还原环境接种控制,对应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844 d-1、0.0694 d-1、0.0561 d-1,半衰期分别为:8.2 d、10.0 d、12.4 d.与接种控制组相比,加入电子供体可加速TCBPA降解,降解速率常数可达0.0722 d-1,半衰期为9.6 d.加入邻苯二甲酸丁酯后,TCBPA降解受到抑制,降解速率常数为0.0491 d-1,半衰期为14.1 d.使用Comparative Ct法进行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TCBPA降解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8.
双酚A对斑马鱼精巢性激素生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环境雌激素对鱼类精巢发育的影响,将成年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暴露于不同浓度双酚A(0、500、1 000、2 000、4 000μg·L-1)下21 d,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暴露在相同浓度(BPA2 000μg·L-1)不同暴露时间下各基因表达的动力学模式。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试验鱼精巢性激素合成相关细胞色素P450酶类基因(CYP17、CYP11B和CYP19A)以及雌、雄激素受体和促卵泡激素受体(ERα、ERβ、AR和FSHR)基因的表达,用常规组织学方法研究试验鱼精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BPA促进了精巢内源雌激素合成相关酶类基因CYP19A和雌激素受体ERαmRNA、ERβmRNA的表达,且BPA浓度为2 000μg·L-1时3者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同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具有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1 000μg·L-1BPA可导致斑马鱼精巢CYP17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调,BPA2 000μg·L-1暴露12 d引起了CYP11B mRNA表达下调,而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有所回升,但它对精巢AR mRNA的表达却无明显影响。同时,BPA 500μg·L-1引起了FSHR基因的显著上调,在时间动态学上,呈上升趋势。在组织学上,2 000μg·L-1BPA引起斑马鱼精巢生精小管内精子浓缩严重,精原细胞(Sg)和精母细胞(PS和SS)数目都有所减少,BPA 4 000μg·L-1组斑马鱼精巢退化。因此,BPA可诱导精巢内源雌激素合成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提高雌激素效应,通过抑制CYP17基因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抑制雄激素的合成,从而引起斑马鱼精巢组织的破坏。同时,据实验数据推测,雄激素的下调可能启动了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的负反馈调节机制,而此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9.
更正说明     
正2014年第9卷第2期第319~328页,论文题目:受体报告基因实验及其在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检测中的应用,作者:钟恩惠,王艺磊,王淑红,应为综述文章。2014年第9卷第2期第339~352页,论文题目:打印机使用过程中颗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及其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作者:石小飞,陈瑞,霍玲玲,赵琳,白茹,让蔚清,陈春英,应为综述文章。  相似文献   
990.
The removal of 17β-estradiol (E2) in laccase 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processes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this work. We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pH and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zymatic treatment process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pH for E2 removal was between 4 and 6. The removal of E2 was slightly in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NOM. Enzymatic transformation of E2 was second-order in kinetics with first-order to bo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enzyme and contaminant. Mass spectrum (MS)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coupling products were formed through radical-radical coupling mechanis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laccase 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process could potentially serve as a treatment strategy to control steroid estro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