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950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1729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46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反萃取双波长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酚类和芳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乙醚萃取,10%NaOH溶液和10%HCl溶液反萃取,4-氨基安替吡啉(4-AAP)双波长光度法同时测定污水中酚类和芳胺含量的分析方法。提高了测定灵敏度,有效地消作多种干扰物质的干扰,可测定0.003-6.0mg·L^-1的酚类和0.0008-0.5mg·L^-1的芳胺加标回收率,苯酚101% ̄108%,苯胺96% ̄107%。酚类测定与国标的相对误差≤6.5%,芳胺类测定结果与相应国标法的误  相似文献   
972.
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生物作用机理,提出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ABSAS工艺)工艺,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强化缺氧吸附作用可提高反硝化作用速率,在仅有污泥回流而无硝化混合液回流的前提下,TN去除仍可达60%~80%。在冬季(8~13℃)进水NH4-N60mg/L左右、HRT10小时时,NH4-N去除率达88%以上,出水小于15mg/L。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可在设备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实现将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改造为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的工艺  相似文献   
973.
简捷硝化-反硝化过程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捷硝化-反硝化过程处理焦化废水具有去除负荷高、出水浓度低、可节省反硝化碳源等优点.试验表明,当系统进水COD、NH3-N和TN浓度分别为1204.8、274.3和443mg/L,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为26.2h时,系统出水COD、NH3-N、NO2--N、NO3--N和TN浓度分别为36.3、12.1、9.25、2.46和44.4mg/L.试验结果还证明本文所采用的系统确实处于简捷硝化-反硝化状态.  相似文献   
974.
高氮低碳废水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在处理高氨氮、低碳源废水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短程硝化一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两种生物脱氮新技术,初步探讨了影响亚硝酸盐积累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因素。介绍了半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和特征,为高氨氮、低碳源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的没计提供 全新的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975.
萃取—反萃取导数光谱法测定污水中微量酚和苯胺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油矿区污水中酚类和苯胺类同时测定方法和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1∶1氯仿 乙醚混合溶剂萃取,再分别用0.1mol/LNaOH和0.1mol/LHCL反萃取污水中微量的酚类和苯胺类。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时萃取水样,氯仿-乙醚对苯酚、苯胺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76.6%及64.7%。测定的线性范围:酚类为0~2.0mg/L,苯胺类为0~3.3mg/L;检出极限:酚类为0.04mg/L,苯胺类为0.02mg/L。本法与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方法对照,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通过萃取—反萃取,不仅浓缩了样品,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石油类及金属离子的干扰,适用于油矿区污水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6.
选取苯甲酸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对铜绿假单胞菌及脱氮副球菌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苯甲酸于细菌培养液中并厌氧培养,动态监测其细菌生长情况pH、反硝化氮素产物、最终苯甲酸含量及相关反硝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苯甲酸为1、2 mmol/L时,铜绿假单胞菌N2O产生量分别增加了62.3%和28.4%,3、4 mmol/L时降低了29.7%和92.6%;不同浓度苯甲酸均可抑制脱氮副球菌N2O产生,抑制率为19.3%~99.8%;(2)苯甲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高浓度苯甲酸对其反硝化的限速步骤在NO-3的还原;(3)各浓度苯甲酸对脱氮副球菌的生长均呈抑制作用,苯甲酸对脱氮副球菌的NO-3还原影响较小,高浓度苯甲酸可抑制NO-2还原过程。因此,铜绿假单胞菌和脱氮副球菌的反硝化过程对苯甲酸浓度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别。研究揭示了不同特性反硝化细菌对苯甲酸浓度响应差异性机制,为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77.
研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的性能。阳极以S2-为单一电子供体,阴极以NO3-为电子受体,以碳毡为对照电极,考察玉米秸秆生物炭电极用于生物燃料电池同步脱硫反硝化的电化学性能、产电性能以及污染物去除能力,分析了不同硫氮质量浓度比对生物炭电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除硫效率以及输出电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电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现了更高的交换电流密度(22.42×10-3 A·cm-2)和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4.24Ω)。与碳毡电极相比,玉米秸秆生物炭电极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提升了18.91%和16.67%。当硫氮比为5:4时,反应器脱硫反硝化和产电能力最佳。阳极室S2-出水质量浓度由120 mg·L-1降至1.08 mg·L-1,去除率为99.1%,其中76.52%转化为SO42--S,阴极室NO3--N去除率...  相似文献   
978.
不同碳源及其碳氮比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碳源及碳氮比是生物法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甲醇、蔗糖、报纸等不同物质作为碳源及其碳氮比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并对各碳源适宜的碳氮比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979.
硝酸盐电子受体反硝化同时除磷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研究发现AAA SB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可以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并同时发生反硝化脱氮。试验利用“双泥”系统进一步探讨了污水生物反硝化同时除磷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双泥”系统的“双重”吸磷以及内碳源反硝化除磷方式可以使生物处理出水磷酸盐浓度趋近于零,TP≤ 0 2 3mg L、NH3 N≤ 0 5mg L、TN≤ 8mg L、CODCr≤2 5mg L。  相似文献   
980.
地下水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地下水脱氮现状进行了总结,其一是原位处理脱氮和非生物技术和脱氮工艺;其二是脱氮的新技术研究现状。文章重点综述了适合于浅层地下水环境条件的新技术——好氧反硝化,该工艺有许多问题待深入研究,如好氧反硝化机理、好氧反硝化作用进程与中间产物、^15N、17-18O同位素法引入到好氧反硝化作用同理的研究、地下水好氧反硝化工程技术参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