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鉴于PSP对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本对如何降低毒素的毒性进行了探讨.①利用不同海域;不同永层藻毒素毒性的差异;②较长时间的冻结保藏;③在海域自然条件下的净化;④去除高毒素含量的组织或器官等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PSP的毒性.  相似文献   
22.
用~(32)P后标记法检测贝类鳃中的DNA加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用~(32)P后标记技术检测DNA加合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质海湾的贝类鳃中DNA加合物水平同时测定了除鳃外贝的其他软组织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软组织中PAHs含量低的贝其鳃中加合物水平比PAHs含量高的贝的加合物水平低,即DNA加合物水平与贝组织中PAHs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3.
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研究无机离子对氯贝酸(CA)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卤素离子和HCO_3~-存在时,CA的光降解均符合拟一级动力学。Cl~-和Br~-在浓度较低时可促进CA的光降解,浓度较高时可抑制CA的光降解;I~-和HCO_3~-则可抑制CA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24.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 (θ/℃ )、盐度 (ρ/gL-1)及pH对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 (大鹏株 )的生长及其毒力的影响 .实验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θopt为 15~ 2 5℃ ,最大生长率出现在接种后 6~ 8d ;在盐度为 14~32g/L范围内 ,该藻均可生长 ,盐度 2 3~ 2 7g/L时生长最佳 ;在弱酸弱碱下 ,该藻可较好生长 ,pHopt=6~ 7;用小白鼠法测得本藻株c(HCl) =0 .1mol/L提液的麻痹性贝毒毒力为 0 .5 0× 10 -5~ 3.2× 10 -5Mu/cell,在同种藻株中属低毒藻株 .与其他作者对本藻株用不同毒素抽提方法及测定技术所得结果的比较表明 ,其藻毒力测定值最大相差达 30倍 .图 3表 2参 17  相似文献   
25.
以两种典型药物,即氯贝酸(CFA)和卡马西平(CBZ)为目标物,运用GC/MS检测方法,对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目标物在臭氧、臭氧/超声2种工艺中的去除特性进行研究,并重点考察了臭氧浓度、pH值和腐殖酸(HA)浓度、超声功率等影响因素对目标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臭氧与超声组合工艺,相较于臭氧氧化,能显著提高目标物的去除效率,CFA和CBZ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7.8%和14.9%。超声强化了臭氧氧化效率,二者有协同作用。目标物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和pH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样中腐殖酸(HA)浓度的增加,2种目标物的去除率逐渐降低,HA对臭氧/超声组合工艺去除目标物的负作用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6.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在水温24~26℃,盐度33.2条件下,开展了Hg2+和Cd2+对大珠母贝幼贝(壳长1.03±0.15 cm)与合浦珠母贝幼贝(壳长1.34±0.22 cm)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合浦珠母贝幼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205 mg/L、0.144 mg/L、0.125 mg/L和0.123 mg/L,安全浓度为0.001 23 mg/L;对大珠母贝幼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306 mg/L、0.206 mg/L、0.192 mg/L和0.191 mg/L,安全浓度为0.001 91 mg/L。Cd2+对合浦珠母贝幼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3.937 mg/L、16.643 mg/L、13.957 mg/L和12.792 mg/L,安全浓度为0.127 92 mg/L;对大珠母贝幼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368 mg/L、22.053 mg/L、14.206 mg/L和11.824 mg/L,安全浓度为0.118 24 mg/L。上述结果表明Hg2+的毒性比Cd2+的大。Hg2+和Cd2+对大珠母贝与合浦珠母贝的毒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7.
建立了可用于微量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毒素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分析方法,并于2009年4月从青岛近海团岛湾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应用所建立的LC-MS方法对手工挑取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细胞产毒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能够对30个鳍藻细胞中的毒素成分进行检测。运用该方法从渐尖鳍藻样品中检测到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 1,DTX1)和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 2,PTX2)等毒素成分,细胞中OA,DTX1和PTX2毒素的含量分别为2.54 pg/cell,4.04 pg/cell和1.73 pg/cell,这是首次对我国近海鳍藻产毒状况的报道。  相似文献   
28.
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湛江水产市场(均产自南海)74个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DSP)进行了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1)DSP含量值≥0.05 MU/g的样品有8个,检出率为10.8%;(2)DSP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3)DSP染毒的生物品种较多,但不同的生物品种的检出情况不同。在受检样品中,检出率最多的是文蛤和波纹巴非蛤,而牛角江珧蛤未检测出含有DSP,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29.
长江以北沿海经济贝类中的麻痹性贝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小白鼠检测方法,对我国长江以北沿岸的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检测。采样时间 1997年9月23日 ̄12月8日。从鸭绿江口到长江口共调查20个站位,检测经济贝类14种,样品38份,其中只有1份样品检测出麻痹性贝毒(6.4Mn/g),其余样品均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30.
麻痹性贝毒在栉孔扇贝体内短期的累积与排出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产生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短期累积、转化与排出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累积实验阶段,栉孔扇贝内脏、肌肉及生殖腺中的PSP毒素含量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累积20 h后内脏的毒性达21.56μgSTXeq/100 g,累积速率为1.05μgSTXeq/100 g/h。内脏是毒素累积的主要部位,含量占贝体内PSP毒素总量的89.5%,累积率为6.4%,远远高于肌肉、生殖腺。经过30 h的排出阶段,扇贝总毒性减少到15.05μgSTX eq/100 g,排出速率为0.22μgSTXeq/100 g.h,仅为累积速率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