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端足类生物是沉积物毒性检测的优选受试生物,定量评价污染物质对其的毒性十分必要.为筛选我国端足类生物用于毒性检测,通过加标镉海水的急性毒性实验,检测了端足类河蜾蠃蜚(Corophium acherusicum)对重金属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镉对河蜾蠃蜚的毒性效应与其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毒性强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镉对河蜾蠃蜚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1.46mg·L-1,与镉对其他端足类生物的96hLC50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室内培养底栖端足类日本大螯蜚饵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条件下探讨了5种饵料对海洋底栖端足类日本大螯蜚的培养效果。实验指标为存活率,生长速度,日增长率和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青岛大扁藻与新月菱形藻1:1混合液的培养效果最佳,合成饲料是较好的补充饵料,螺旋藻粉不宜作为日本大螯蜚的培养饵料。动物性饵料培养效果不如植物性饵料,但对日本大螯蜚的早期快速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河蜾赢蜚(Corophium acherusicum)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为15~25℃,最适温度为20℃.在适宜范围内实验室恒温培养的河蜾赢蜚生长优于自然环境.本文较细致的记录了河蜾赢蜚的发育状况,在适宜范嗣内河蜾赢蜚幼体的发育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研究结果表明,河蜾赢蜚实验室培养温度宜选择在15~25℃,用其进行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的实验温度宜选择在20℃.  相似文献   
5.
长江以北沿海经济贝类中的麻痹性贝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小白鼠检测方法,对我国长江以北沿岸的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检测。采样时间 1997年9月23日 ̄12月8日。从鸭绿江口到长江口共调查20个站位,检测经济贝类14种,样品38份,其中只有1份样品检测出麻痹性贝毒(6.4Mn/g),其余样品均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培养的端足类日本大螯蜚F1代对Cd的急性毒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实验室20℃恒温培养端足类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F1代个体暴露于重金属Cd加标海水中的方法,获取日本大螯蜚1周、2周、3周及4周发育阶段的24 h、48 h、72 h、96 h和10 d的死亡率,并求其各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50).实验表明,端足类日本大螯蜚F1代个体对Cd的毒理敏感性较好,但略差于野生自然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半致死浓度不存在很大的差异,2周龄个体最适宜用于毒性检验试验.  相似文献   
7.
悬浮物对虾夷扇贝致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虾夷扇贝原产于太平洋西部和北部的俄罗斯、朝鲜及日本沿岸等地,适于在低温、高盐度海洋环境中生存、生长。为确定虾夷扇贝适宜的生存环境,研究了悬浮物对虾夷扇贝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1)悬浮物对虾夷扇贝的急性致死效应(72h)不强;(2)高浓度悬浮物对虾夷扇贝具有很强的慢性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属污染对栖息在该环境中的生物具有强大的选择力,生物若能进化出对该金属的抗性则能在该环境中生存下去,否则将会灭绝。人工模拟的选择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对金属的抗性进化。为了探索大型蚤(Daphnia magna)是否能进化出对五价砷(As(Ⅴ))的抗性,采用多代选择的方法对其进行了As(Ⅴ)诱导的抗性响应研究。依据本实验室大型蚤对As(Ⅴ)的96h半致死浓度(4.25 mg·L~(-1)),试验选取As(Ⅴ)亚致死浓度(8.0 mg·L~(-1))对大型蚤进行选择,每代选择30%~50%对As(Ⅴ)耐受性高的大型蚤转移至不加As(Ⅴ)环境下继续繁殖得到下一代,并重复该选择过程至获得第五代(F5)终止试验。以选择组F5代及对照组F5代大型蚤为测试目标,考察其在As(Ⅴ)继续暴露下的存活时间以期获得具As(Ⅴ)抗性大型蚤。结果显示,在F5代中,选择组大型蚤在As(Ⅴ)(8.0 mg·L~(-1))暴露下的存活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延长175%,证实了大型蚤对As(Ⅴ)的进化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选择组F5代与对照组F5代相比繁殖力下降19.96%,平均每批产仔量降低15.71%。这表明经过五代人工选择后,大型蚤能够进化出对As(Ⅴ)的抗性,而这种抗性的进化伴随以生物适应性参数的降低为代价。另外,大型蚤对这种抗性的获得机制(对As(Ⅴ)的累积和脱毒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实验室20℃恒温培养条件下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f1代个体的生活周期、繁殖周期进行了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性比、孵化幼体数量、繁殖后代总数等.结果表明:日本大螯蜚在生活史早期阶段存活率较高,中期阶段显著下降;雌性寿命最长为119 d,雄性为68 d,最长存活时间仅为雌性的一半左右;生活周期平均为42 d;幼体出生时性比接近1∶ 1;雌性孵化幼体数量为13~71只幼体/雌体;雌性可连续4次孵化幼体;雌性共产后代平均为92.3只幼体/雌体.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暖冬、海水温度和盐度对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帕金虫数量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冬季高于自然海水温度的各实验组中菲律宾蛤仔体内的帕金虫含量要高于自然海水温度实验组,并且显示出菲律宾蛤仔体内过冬的帕金虫于春末和夏初当海水温度达到20℃左右时又出现明显增高趋势,导致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显著提高;盐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相同情况下,20~24的盐度是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的最适繁殖盐度.针对实验结果,提出了预防菲律宾蛤仔的帕金虫病害的一些生态养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