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水稻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沟埋还田方式,设置沟埋深度分别为20、30、40、50 cm及对照5个处理,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为2 kg.m-1),研究水稻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含水量、温度、容重和孔隙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结束后12 d内,沟埋深度20和30 cm处理土壤含水量(与埋草沟边水平距离10 cm处)显著下降(P<0.05);而沟埋深度40和50 cm处理土壤含水量(与埋草沟边水平距离10 cm处)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埋草沟秸秆下层土壤温度变化较小,秸秆对下层土壤具有保温作用;除沟埋深度20 cm处理外,其他不同沟埋深度处理均能明显降低秸秆上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使耕层土壤疏松。  相似文献   
12.
放牧对祁连山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北支冷龙岭东段南麓的干柴滩夏季牧场集体长期混合(藏系绵羊、牦牛)放牧的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oticosa灌丛草场为对象,利用空间分布代替时间演替的方法,采用方格网法取样分析,研究了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压力梯度的增加,灌丛斑块和丛间草地斑块0~10 cm土层密度显著增加、毛管孔度下降显著,而10~20 cm土层的变化不显著.随放牧压力梯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减少,金露梅灌丛0~10 cm土壤水分低于10~25 cm土层的,而丛间草地的相反.随着放牧压力梯度的增加,金露梅灌丛和丛间草地的土壤水分逐渐减少.随放牧压力梯度的增加,0~25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由108.73 mg·g-1下降到80.30 mg·g-1;金露梅灌丛和丛间草地0~10 cm土壤全氮、全磷均显著降低,其中全氮平均降幅达17.07%,全磷平均降幅为29.14%,而10~25 cm土层的全氮、全磷变化不显著;放牧使土壤速效钾显著增加,其中丛间草地的增幅是41.9%,灌丛的增幅为30.18%;放牧使0~10 cm土壤pH值显著升高,对丛间草地的pH值影响比灌丛的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6个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选取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6个典型村镇,分析测试了生活垃圾的组分、容重、pH值、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重庆市板桥镇和湖北省麻城市铁门岗乡的生活垃圾主要以灰土为主,分别为49.87%和50.50%;北京市九渡河镇的生活垃圾主要以厨余(36.84%)为主;重庆市板桥镇、麻城市铁门岗乡和北京市九渡河镇生活垃圾的容重分别为210.17,224.77,166.93 kg/m3,含水率分别为44.2%、40.6%和45.9%;生活垃圾样品的pH值在8.11~9.09,整体上呈现弱碱性;电导率变化为714.0~1 375.5μS/cm,平均值为926.7μS/cm;热值变化为2 401~4 556 kJ/kg,平均值为3 606 kJ/kg,且重庆市板桥镇(4 429 kJ/kg)>麻城市铁门岗乡(3 504 kJ/kg)>北京市九渡河镇(2 886 kJ/kg);重庆市板桥镇、麻城市铁门岗乡和北京市九渡河镇生活垃圾的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5.13%、21.15%和32.54%;垃圾样品的总磷和总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21%和0.49%。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后装压缩式垃圾车载重数据的分析,提出其超载原因与气候、季节以及垃圾的成分有直接关系,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通过比较生物炭施入土壤2 a和5 a的试验结果,研究随年限的增长生物炭的添加对塿土容重和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试验设生物炭用量为0 t·hm~(-2)(B0)、20 t·hm~(-2)(B20)、40 t·hm~(-2)(B40)、60t·hm~(-2)(B60)和80 t·hm~(-2)(B80)这5个处理,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施入土壤,与耕层土壤混匀.经过5 a,分3层测定0~30 cm土层(即0~10、10~20和20~30 cm)的土壤容重、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①生物炭施入土壤5 a与施入2 a的结果相比,其对0~10 cm和10~20 cm土层团聚体影响相对减弱,对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显著增强.②随着年限的增长,在0~10 cm土层,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 0. 25 mm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容重显著减小;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生物炭施用量为60~80 t·hm~(-2)时, 0. 25 mm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容重显著减小.③当生物炭施用量为60 t·hm~(-2)时,对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效果表现最优.说明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物炭施入土壤5 a,其对深层土壤的影响更为显著,2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 0. 25 mm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从经济效益和改善效果综合考虑,在耕层土壤施入40~60 t·hm~(-2)的生物炭最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变量分析,考察含水率、容重和地下水埋深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风险控制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地下水埋深与风险控制值为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和容重在超过某一阈值后,微小变化会使风险控制值产生较大的波动,因此建议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取样和测试质量,获得高代表性的数据,减少风险控制值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连续土钻取样和分解袋分解法,对三工河流域5个不同盐碱化植物群落(琵琶柴群落、骆驼刺群落、沙枣群落、多枝柽柳群落、芦苇群落)整个生长季节的细根垂直分布、季节变化、分解动态、周转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除芦苇群落外,均在10-20cm土层达到最大值;5个群落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51.55、93.09、146.24、57.95、419.34 g/m2,随季节变化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8月或9月达到峰值;在5个月的细根分解试验中,5个群落的细根分解速率呈现快、慢、快3个明显的阶段,分解速率属Peterson划分的慢组;不同群落的细根死亡量、年分解量和净生产力差异显著,三者均表现为芦苇群落>沙枣群落>骆驼刺群落>多枝柽柳群落>琵琶柴群落;5个群落的细根周转速率范围为1.41-1.98次/年,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细根的周转速率0.56次/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电导率、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各变量的主要因子或共同主要因子,土壤pH是影响根系分布、分解和周转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盐碱植物群落细根生物量小,分解慢而周转快,土壤水盐特征决定了细根的分布和动态.  相似文献   
18.
粪便堆肥反应器载体性质变化及其对微生物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锯末作为堆肥反应器的微生物载体,研究了锯末载体性质的变化特性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在历时90d的反应试验中,每日定时定量投加粪便,均匀混合,控制含水率和反应温度,对载体的总固体(TS)、灰分(Ash)、容重、孔隙度、木质素、纤维素以及好氧细菌和兼性细菌的数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每日定量投加1kg粪便(4~5人/d排泄量)的条件下,TS和Ash分别由最初的0.393g/g和0.024g/g增加到0.586g/g和0.138g/g。TS和Ash的增加导致载体容重的增加,容重由最初的0.052g/cm3增加到0.137g/cm3。相反,孔隙度由92.24%降低到89.42%。反应前后,载体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下降了9.5%、3.2%和0.86%。好氧细菌总数由109cfu/g下降至107cfu/g,而兼性菌数量由105cfu/g增加到108cfu/g。由此可知,孔隙度是保障载体通气性和微生物良好生长环境的重要条件,由于载体通气性能下降,好氧微生物生长条件不断恶化,这是反应器工作周期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工艺中新型生物载体填料的生产工艺参数与填料磨损破碎率和松散容重之间的关系,并运用遗传算法对填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填料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EVA含量14%;活性炭含量3.6%;胶粉粒度18.97目。此时,填料的磨损破碎率和松散容量均达到最优值,分别为0.358%和0.226kg/L。这一优化结果对生物载体填料的实际生产加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容重的泥石流淤积厚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石流的淤积厚度是泥石流灾害评估和防治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但迄今还没有较好的方法计算不同容重的泥石流淤积厚度。本文通过研究泥石流屈服应力的特点,提出了用地区参数和泥石流体积浓度来计算泥石流屈服应力,进而计算泥石流淤积厚度的方法。采用本文方法计算已发生泥石流地区不同容重泥石流的淤积厚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泥石流灾害评估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