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29篇
基础理论   17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51.
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探讨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差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0、100、200、400μg·mL-1)对Hela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米MnO2和常规MnO2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均显著增加(p<0.01);同一浓度下,纳米MnO2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和尾矩显著高于常规MnO2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纳米MnO2和常规MnO2粉末均能导致Hela细胞DNA损伤,且纳米MnO2的损伤作用强于常规MnO2.  相似文献   
452.
453.
提取河流沉积物中DNA是研究河流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难点之一,实验开发了一种酚与SDS的DNA提取方法,与OMEGA和BioDee 2种DNA提取试剂盒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通过DNA纯度、PCR扩增结合16S rDNA克隆文库检验对几种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OMEGA DNA提取试剂盒法方法简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454.
玉米种子的DNA指纹计算机化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2个优良玉米自效系的DNA进行了RAPD分析,共筛选了250个Operon引物,其中12个引物共扩增出59个多态性产物,根据这59个多态性RAPD产物,对12个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把它们分为3个群,结果与根据系谱法的聚类结果一致。经过优选,用OPN-11扩增出的11种DNA带,建立了这12个自交系的RAPD-DNA指纹图谱。在该图谱呼弱个自交系都具有特异的DNA指纹,可以与其它自效纱相区别。  相似文献   
455.
快速提取用于PCR分析的几种蔬菜DNA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两种不同的简便方法提取大白菜、大葱和厚皮酣瓜发芽种子的DNA,均能产生具有重现性的RAPD结果这两种方法提取DNA的PCR扩增结果与多次利用苯酚/氯仿提取DNA的结果一致.RNase处理与否对提取DNA的PCR扩增结果没有影响.方法1不用氯仿,但残留蛋白质等容易造成DNA溶解困难;方法2提取的DNA纯度高对于含蛋白质较少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可以选用方法1,而对于含蛋白质较多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宜选用方法2.两种方法提取的DNA量与用苯酚/氯仿提取DNA的量相似样品之间提取DNA量的多少主要受研磨破碎程度高低所决定.方法1每人每天提取约120个样品,方法2提取约100个样品,比先前的方法快1倍多.所提取的每个样品DNA约能用于100次PCR反应,两种DNA提取方法简便、迅速,为快速进行大量样品的PCR分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56.
居学海  张琪  戴乾圜 《环境化学》2001,20(6):537-543
借碱洗脱法证明:具有致突变能力的致癌剂1,2-二溴乙烷和肼在经过代谢活化后,均剂理相关地引起L1210细胞中DNA的股间交联。相反,动物致癌试验表现阴性的突变剂溴乙烷,以及通过各种致癌动物试验均显示阴性的传统常用致突变剂羟胺,在代谢活化以后的同样条件下均不能引起L1210细胞中DNA的股间交联。这证明了双区理论的致癌观点,即致癌剂必须是双官能烷化剂,其同时引起互补碱对的交联将引起癌变。相反,股内单一碱基的变异则可能引起致突变作用。并用APCI/SIM(大气压化学电离/选择离子质谱)证明:1,2-二溴乙烷与DNA碱基对的模型反应,与致突实验一致主要引起G-C对的交联和发生G-C→A-T突变。  相似文献   
457.
野葛、山葛和三裂叶葛的离体叶片与发展根农杆菌R1601直接感染诱导出毛状根并能够合成葛根素,毛状根离体培养后均出现两种形态:一种是有较高的葛根素含量的典型毛状根,另一种是葛根素含量低但生长速度较快的愈伤组织化毛状根,两类毛状根均有rol/B基因存在,表明rolB基因对所有毛状根的诱导和生长是必需的,aux1存在于所有愈伤组织化毛状根,而在典型毛状根中的检出率为20%-50%,表明aux1基因有诱导毛状根产生愈作组织的作用,含有ags基因的毛状根葛根素含量低于不含ags基因的毛状葛根素含量,表明ags基因不利于次生代谢合成,表3参12  相似文献   
458.
DNA条形码技术在水生生物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DNA条形码技术的相关原理和发展概况,分析其具有的优势和所存在的局限性,并阐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水生生物分类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9.
应用小鼠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对长治市5个点位地下水水质作遗传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水样有机浓集物均可对小鼠淋巴细胞DNA产生不同程度的遗传损伤,随着剂量的增加,Olive尾矩与阴性对照组(0.72±0.09)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以彗星尾部DNA含量、彗星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所指示的DNA损伤程度随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加,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其相关系数0.815。  相似文献   
4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