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251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593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陇东地区一次强冰雹过程的稳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系统、稳定度指数、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5年5月30日15时16分在平凉地区范围内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后冷平流使对流层中上层降温,加大了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促进了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动力热力共同作用以及充足的水汽输送是强雷暴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2.
白音华二号矿滑坡区边坡治理工程是针对稳定性差的南帮非工作帮和南排土场构成的复合边坡进行的。滑坡体受多层弱层控制,治理过程中易导致边坡失稳,所以治理工程采取分区开采的条采方案,充分利用边坡治理的三维效应来进行边坡的失稳破坏研究和稳定性分析。选取滑坡区的典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强度折减方法(SRM),应用有限差分FLAC3D软件,在两种开挖条件下,对含多弱层的复合边坡的稳定性规律和破坏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多弱层对复合边坡的失稳破坏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工程中,弱层被揭露一定宽度,滑体沿煤底板弱层水平错动、竖直方向拉裂破坏;随弱层暴露宽度的增加,边坡稳定性明显降低,说明治理边坡具有三维效应;开挖至3-3煤层底板,开挖坡角20°,弱层暴露宽度为400m,边坡的稳定系数刚好达到安全储备系数1.1,建议矿方首选此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93.
徐选华  洪享 《灾害学》2015,(2):32-40
以受灾后的农村为背景,并考虑个人灾害心理资源,以322名洪涝灾区农民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农民灾后心理健康在个人和集体层面的影响因素,以及集体社会资本对个人心理资源和灾后心理健康关联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年龄在44~56周岁、收入在1 001~3 000元的灾区农民,在应对灾害方面付出的努力较多,获得社会支持较少的农民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集体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和互动对农民创后压力有显著影响;集体信任水平会削弱灾害应对努力和创后压力之间的正向关系,集体互动水平会削弱灾害支持和创后压力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94.
精细化模拟对城市大气污染预报、朔源和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Chem和三维高斯型模式ADMS,针对典型污染个例,开展城区尺度大气污染高分辨模拟,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此外,探讨了WRF-Chem中不同城市冠层方案的模拟效果以及ADMS中不同街道峡谷特征对街道内污染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和ADMS都可以合理模拟内外源对关心区域的影响,实现对城区尺度大气污染的高分辨和高效率模拟;相对SLAB、BEP城市冠层方案,WRF-Chem中的UCM方案表现更好,且其模拟性能较ADMS略优;ADMS模拟街道峡谷效应时,街道和建筑尺度参数对模拟结果有较大影响,街道越窄、建筑越高,越不利于街道内污染物的扩散.综合而言,对于城区尺度的大气污染精细化模拟,使用UCM方案的WRF-Chem和ADMS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可以根据计算效率和分辨率的要求选用不同模型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负载率的Bi2MoO6/纳米棒Zn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FT-IR、SEM、TEM、XPS、UV-Vis、EPR和PL等分析技术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在光/超声波条件下,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其压电-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2MoO6/ZnO纳米棒(BZ-0.6)的降解速率常数约为ZnO传统光催化的9.25倍,其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ZnO的压电效应与Bi2MoO6/ZnO界面形成的异质结的耦合,有效地促进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转移.此外,同实验条件下,循环利用5次后Bi2MoO6/ZnO复合光催化剂降解率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
利用2015—2019年PM2.5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NCEP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不同天气型下武汉城市圈PM2.5区域污染时空分布、天气尺度环流和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圈污染以武汉为中心,多为轻度-中度污染,西部重于东部.造成武汉城市圈区域污染增长的天气形势包括4类,分别为冷高压底前部型、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和低压倒槽型.4类污染天气型均有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和地表通风系数,且边界层 存在弱下沉运动和逆温,抑制污染垂直扩散.但气象要素影响PM2.5污染的机理各异:冷高压底前部型主要为大气压梯度引导偏北大风带来 污染物远程输送,边界层冷平流导致低温、锋面逆温和浅薄高湿层(65%~80%),强输入性污染配合吸湿性累积增长造成严重污染,逆温厚度对PM2.5增幅作用明显;低压倒槽型东南风输入污染弱,但高温、低压引起气流辐合导致本地污染汇积,边界层暖平流带来平流逆温和深厚湿层(1000~750 hPa),逆温层底高偏低、厚度偏厚,促进污染物在近地面吸湿增长;高压后部和均压场型均为浅薄湿层(1000~975 hPa)、湿度中等(56%~75%),污染物吸湿增长相对较弱,高压后部型主要为偏东风短程输入污染为主;均压场型则为小风静稳天气,多晴空辐射逆温,逆温 强度大,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主要为弱北风的输入和本地累积.  相似文献   
97.
采用阳极氧化-涂覆煅烧法成功制备了g-C3N4/TiO2纳米管阵列(g-C3N4/TNAs)光阳极,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光致发光光谱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表征分析了g-C3N4/TNAs光阳极的形貌、晶形结构、光学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证实,g-C3N4的引入通过缩小禁带宽度扩宽了TNAs的可见光响应范围,提高了光电流密度和光生电子寿命,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g-C3N4/TNAs光阳极在光电催化体系内对邻氯硝基苯(o-CNB)的降解效率高于其在光催化和电催化体系中对o-CNB的降解效率,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活性物质捕获实验、电子自旋共振测试和能带结构分析表明,g-C3N4/TNAs光阳极中TNAs和g-C3N4之间存在Z型异质结相互作用机制.在光电催化体系内降解o-CNB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2-?OH和光生空穴,而光生电子是次要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研究铝及铝合金在自然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 通过开展LM3纯铝、5083铝、LF6M去包铝及带包铝在淡海水交替、海水及淡水自然环境下2 a的暴露试验,将3种环境下材料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进行对比。总结4种铝及铝合金材料在不同水环境下的腐蚀规律,对其腐蚀机理进行简要的探讨,并对其长周期的腐蚀行为进行预测。结果 通过对4种材料局部腐蚀协同影响因子(b)的对比可以发现,淡水环境对LM3纯铝局部腐蚀的影响最大,淡海水环境对5083铝合金局部腐蚀影响最大,淡水及淡海水环境对2种LF6M铝合金材料局部腐蚀的影响都很大。结论 5083、LF6M带包铝及去包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最差,LM3纯铝在淡水环境下耐蚀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99.
叙述了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硬质耐腐蚀磨损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腐蚀磨损耦合工况特性和作用机理,单元、多元掺杂氮化物涂层,高熵氮化物涂层,多层、纳米多层、纳米复合、梯度氮化物涂层耐腐蚀磨损性能研究,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掺杂DLC涂层、多层复合DLC涂层耐腐蚀磨损性能研究,并对涂层改性、强化机理和腐蚀磨损失效机制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未来物理气相沉积硬质耐腐蚀磨损防护涂层重点发展的方向,应重点发展涂层组元/结构设计、力–电耦合损伤机理研究、高效率研发设计、涂层先进制备装备与评估体系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
社会资本在反贫困领域的重要作用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实。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的周急济贫功能,缓解乃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已成为当前反贫困战略推进中亟待探讨的问题。研究整合了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2012、2014、2016)个体家庭和村庄的嵌套数据,建立了“认知型”和“结构型”两种类型以及“个体家庭”和“村庄”两个层级的社会资本框架,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集体参与以及公共服务6个社会资本变量。研究利用HLM软件构建了多层广义线性模型(HGLM),通过四阶段的空模型、截距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完整模型分析了绝对贫困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个体社会资本总量与贫困代际传递呈显著负相关。②在个体家庭层面,社会网络、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对贫困代际传递有显著负向影响,但社会信任和地方信任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并不显著。③在村庄层面,公共服务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集体参与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公共服务水平对社会网络和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提出要大力培植贫困群体和乡村两个层级的社会资本以缓解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趋势:①要通过协调“乡政”与“村治”以形成良性的乡村治理格局。②要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在保障个体脱贫的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③须提振贫困群体脱贫信心,增强村级自治与集体参与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