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637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960篇
基础理论   359篇
污染及防治   163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热射病,又称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相似文献   
82.
胡德良 《民防苑》2009,(3):37-37
一项新研究表明:在实验室里,当白血病细胞接触到一种葡萄籽提取物时,不下四分之三的白血病细胞在24小时之间内死掉,这些白血病细胞自取灭亡,非常有效,而其他细胞却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83.
细胞内、外的生物大分子对细胞形态的变化和功能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细胞内、外基质中的生物大分子对细胞的作用,概括了生物大分子对细胞生物化学活动的三种相互作用,提出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模拟生物的大分子环境,选用模型体系对特定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84.
用多点振动控制的方法优化夹具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某一工程夹具试验实例阐述多点振动控制方法及其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85.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美国消防协会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指出,在给人类造成的众多危险中,火灾是威胁最大的一种。以美国为例,每100户家庭的成员在一生当中,平均会遇上两次严重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通惠河水质毒性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析水质理化指标,大型溲运动及生存抑制试验和蚕豆在微核试验,对通惠河水进行监测,并结合现场调查,评价通惠河水污染状况。表明,通惠河水污染较重,并具有一定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7.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郯城县白马河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部分被测水样存在不同程度遗传毒性物质,据此分析了白马河水质污染的原因,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可实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8.
今年初,河北省委、省政府推出了节能减排“双三十”工程,30个重点县(市、区)和30家重点企业在河北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向全体代表作出节能减排承诺,3年内完成目标任务,未完成目标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国有企业法人代表就地免职,民营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治。  相似文献   
89.
为了探讨鄱阳湖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可能导致的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研究了鄱阳湖悬浮颗粒物絮凝沉降3种典型藻类的动力学过程.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四尾栅藻(绿藻)和菱形藻(硅藻)为研究对象、鄱阳湖采集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使用混凝试验搅拌仪模拟动力学条件,在颗粒物投加量为20 mg·L-1时分别研究了静置沉降时间、扰动强度和扰动时间对颗粒物絮凝沉降藻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沉降效率:蓝藻绿藻硅藻.在扰动强度为20 s-1、扰动时间为30 min时,0.5~4 h静置沉降时间均促进3种藻类的絮凝沉降.绿藻和硅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随着静置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前0.5 h的絮凝沉降效率最大;而蓝藻的絮凝沉降效率变化无明显规律.扰动时间和静置沉降时间均为30 min时,随着扰动强度在2~40 s-1增加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逐渐增大.扰动强度为20 s-1、静置沉降时间为30 min时,5~60 min扰动时间均促进藻细胞的絮凝沉降,并且随着扰动时间的增加,絮凝沉降效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30 min为蓝藻絮凝沉降的最佳扰动时间,絮凝沉降效率为12.56%;45 min为绿藻和硅藻絮凝沉降的最佳扰动时间,絮凝沉降效率分别为11.93%和7.54%.因此,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悬浮颗粒物与藻类的絮凝沉降效率发生变化,从而对藻类的群落结构以及水华发生规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0.
检测细胞DNA断裂损伤效应的彗星实验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彗星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的脱胶、细胞核分离操作繁琐、重复性低等问题,对彗星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良,初步建立了彗星实验的快速操作流程。结果显示,通过对载玻片进行预处理,可确保凝胶悬挂均匀;采用改良机械法分离的细胞核浓度适中;以0.5%(w/v)涂层琼脂糖作为基层、以1.5%(w/v)低熔点包埋琼脂糖作为叠加层的"双层凝胶法",辅以"推片法"铺胶,操作便捷且不发生脱胶现象;细胞核膜经裂解处理后再进行电泳和荧光观察,彗星图像清晰,杂质少。应用改良后的彗星实验方法,操作简便,耗时更短,实验效果良好,可快速检测出细胞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