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5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此文针对模具线切割过程中产生开裂和变形的现象,从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影响模具线切割开裂和变形的因素较全面的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模具线切割开裂和变形是由于其模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尤其是热处理残余应力所致,但线切割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模板内残余应力平衡状态,诱发了开裂或变形。根据影响的诸因素,提出了预防开裂和变形的各种措施,但措施的有效性还须因件施策,满足模具的使用寿命和顾及对后序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军用风力发电机紧固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风力发电机紧固螺栓断裂失效原因。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分析、断口扫描分析、显微组织分析测试手段,对风力发电机紧固螺栓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断裂螺栓螺纹根部表面存在原始折叠缺陷,为疲劳裂纹的萌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螺栓头部、紧固垫圈及法兰盘之间存在装配异常情况,外力作用下接触位置应力集中较大,有利于疲劳裂纹的萌生及进一步扩展。结论通过严格控制入厂螺栓质量,同时定期检查在服役螺栓的使用状态,及时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螺栓,有效杜绝了紧固螺栓断裂失效情况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定期检验中发现的罐体尾部与车底架焊接位置焊缝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采用球形封头的液化气体罐车的结构设计问题是罐体尾部封头与底架焊缝开裂的主要原因,而非对称循环交变应力及焊接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构成了罐车疲劳破坏的重要因素.针对液化气体汽车罐车焊缝开裂的原因,从罐车的设计、制造、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保障罐车的储运安全.  相似文献   
14.
某电厂高过出口联箱南侧疏水管焊缝开裂口圈,对开裂位置附近的母材和焊缝进行了化学金相、断口形貌等分析,认为疏水管支撑架从固定支架中滑落造成由联箱膨胀引起的疏水管移动受阻是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线检测是目前石化成套装置内承压设备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有助于石化企业生产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及检修费用,提升企业竞争能力。通过对声发射检测、电磁超声检测、脉冲涡流检测、平衡场涡流检测、阵列涡流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及数字平板成像7种常用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合腐蚀减薄、环境开裂2种损伤类别,给出了压力容器和工业管道在线检测技术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对制氢装置的关键设备变压吸附器开裂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在变压吸附器筒体上焊接保温层托圈是造成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采取去除筒体保温层托圈的结构改进方案和裂纹补焊修理的方案,使变压吸附器恢复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某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装置高压换热器泄漏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通过检验检测、垢样分析等手段,认为造成设备泄漏的主要原因为焊缝硬度超标及铵盐垢下腐蚀,并对此进行了深层次原因分析,制定出整改及防范措施,为企业内部相关设备出现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管道开裂泄漏原因进行分析,确认开裂是由吁连多硫酸引起应力腐蚀所致。  相似文献   
20.
(1)概况 鞍山市岫岩县某企业有生产轮胎用的硫化罐多台.2001年7月经县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检验9台(于1998年投用).发现4台罐高压进水管或高压出水管与下封头连接的角焊缝部位开裂:2004年又检验硫化罐18台(于2001年投用),发现同部位角焊缝开裂的有11台.开裂部位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