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7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1160篇
安全科学   439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2144篇
基础理论   357篇
污染及防治   555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9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微液滴现象是一种新发现的实验现象,当易被腐蚀的金属表面上预先形成有腐蚀性主液滴时,在合适的条件下,主液滴的周围有更小的微液滴出现并不断扩展.微液滴的形成和扩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与大气腐蚀起始过程密切相关.电化学极化结果显示,大气腐蚀过程中的腐蚀电流是微液滴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2.
污泥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作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ZnCl2作为活化剂)制得污泥活性炭,全面研究了污泥活性炭对活性艳红K-2BP、酸性大红GR和直接紫N这3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吸附染料,实现污泥的资源化;3种染料的平衡吸附量qe均随着染料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条件下平衡吸附量qe的大小顺序为:酸性大红GR>活性艳红K-2BP>直接紫N;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3种染料在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对于活性艳红K-2BP和直接紫N,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速率同时还受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而对于酸性大红GR,颗粒内扩散过程不是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污泥活性炭对3种染料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吸附活化能较小,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3.
汉江“水华”成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荣 《城市环境》2002,16(5):37-38,45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是陕西、湖北两省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随着沿岸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排污量不断增加,使汉江水质逐年下降,于近几年多次出现水华,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汉江水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4.
史惠祥  高璇 《上海环境科学》1992,11(5):30-32,21
系统地探讨了评价模型的统计指标,并在BOD反应动力学模型中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对气动絮凝动力学机理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在设定的絮凝条件下,进行试验室小试,分析气动絮凝对浊度、COD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和提高溶解氧的意义,并简单比较了其气动絮凝与机械絮凝的差异。通过机理探讨和试验效果分析,展望气动絮凝方式进行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6.
针对165℃、30min预处理后的混合污泥,进行高温厌氧消化的连续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产气量、有机物的分解率等指标,探讨了"热处理 高温消化"实用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总固体(TS)为70g·L-1、预热处理后的混合污泥经高温厌氧消化,在HRT.为10、20、30d的条件下,产气率为2.82、1.70和1.19 L·L-1·d-1;降解单位COD的产气量为968、1053和1091 L·kg-1;COD分解率为47%~52%;有机物分解率与HRT的关系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COD物质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基质中50%的固态有机物被分解转化,生物气中的甲烷含量可达59.1%.本研究中的厌氧消化反应可归纳为C8.38H19.7O7.59N 3.86H2O→4.38CH4 2.99CO2 NH4 HCO3-.  相似文献   
57.
土壤与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模拟研究了沉积物与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从固相向水相释放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流速、温度和pH条件对土壤物中水溶性有机物释放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过程可以用滞膜模型(单膜)加以描述,释放为典型的一级动力学过程,且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有机物的释放较沉积物快。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在模拟太阳光和紫外光作用下,4-氯苯酚的光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紫外光的作用更为显。4-CP的反应速率与4-CP起始浓度、pH值,金属离子浓度、富里酸浓度等因素有关,通入空气,能够加速4-CP降解。  相似文献   
59.
氚水在模拟水稻田中的消长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氚水在模拟水稻田中迁移,输运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引入田水氚水,不仅在系统各隔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也向系统外迅速地散逸,氚水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下水稻和土壤中,水稻地上部中自由水氚浓度开始增大,至第8天达最大值后便下降,而结合态氚基本上呈增中趋势,稻根中氚浓度低下地上部,表层土中二种形态氚随时间的变化与水稻植株中情况类似。  相似文献   
60.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