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622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992.
为研究2022冬奥会期间减排措施对北京大气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特征的影响,于2021年12月1日~2022年3月28日使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粒径为3~660nm的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合气态污染物和气象参数,对比分析冬奥会前后新粒子生成(NPF)日和非新粒子生成日的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数浓度随减排措施的加强而降低,冬奥会期间(2022年2月1~20日)颗粒物平均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相较于其他时期分别降低了约4.0%~33.3%、17.1%~41.1%和11.7%~41.2%,体现了冬奥会期间本地排放降低和区域污染减少协同控制的影响.在NPF日,冬奥会期间的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降低约15.3%~25.1%.超细颗粒物数浓度从冬奥会前(12078cm-3)到冬奥会后(20600cm-3)持续上升,主要受到了高浓度的O3和气态硫酸、高太阳辐射强度、低NO2浓度和凝结汇等有利成核条件的影响.在非NPF日,限排期间颗粒物数浓度下降4.4%~5...  相似文献   
993.
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是新时代持续向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任务,是提升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各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加快完善治理体系、大力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本文梳理了新污染物风险防范与治理的国际典型经验,总结了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进展,并剖析了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的制度体系,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新污染物检测、监测和预警体系,强化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2019年3月18日,按照桂林市机构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桂林市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桂林应急管理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标志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开启新的航程。一年来,桂林市应急管理系统改革奋进、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995.
新修订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经商务部公告,将于2021年5月1日实施。修订后的标准适用范围更为明确,增加了引言、废弃大件家具的术语、分拣中心的分类、基本要求、部分环保要求、部分安全要求、产品质量要求、管理要求和绩效指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阐释新生态三价铁活性高的机制从而提出混凝剂的连续投加方式对混凝除藻效果的促进作用。与高锰酸钾-铁混凝过程相比,高锰酸钾-亚铁混凝过程初期絮体粒径较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后者絮体粒径将明显大于前者。Mn(VII)投量为1.7μmol/L时,混凝进行到720 s之前高锰酸钾-亚铁混凝过程中絮体粒径均低于200μm,反应进行到990s时絮体粒径稳步增大到239μm。形成对比的是,高锰酸钾-铁混凝过程进行到720 s和990 s时絮体粒径分别为198μm和204μm。在混凝过程中,亚铁逐步转化生成新生态三价铁,相当于向系统中持续投加混凝剂。在混凝剂总量相同(197.4μmol/L)的情况下,分次连续投加Fe(III)比一次性投加Fe(III)所生成的絮体粒径要大32%。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各种新污染物因其潜在的毒性,对生态环境、生物体、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尽管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但它们往往依赖于大型且昂贵的检测设备以及复杂的操作过程。因此,对新污染物进行快速、精确、便捷的检测是环境污染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众多检测方法中,光电化学(PEC)传感器因其较低的背景信号,良好的灵敏度以及易于小型化等优点成为了新污染物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详细的综述了PEC传感器的检测机理及其在新污染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介绍了目前PEC传感器常用的检测策略、识别策略、以及光电活性材料的改性策略。讨论了PEC对多类新污染物检测的研究进展。最后,对PEC传感器在新污染物检测领域的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提出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与可能的改进方法,以促进PEC传感器在新污染物检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8.
通过营造良好宏观环境来促进本地企业发展是我国各级政府追求的目标,但宏观环境通过什么途径影响企业发展却少有探讨。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新经济地理将影响途径归结为产业集聚、人才归类和市场选择三大效应。本文运用中国286个城市120余万家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上述结论,发现:①上述三大效应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②传统的新经济地理过高估计了产业集聚的作用;③城市行政级别、社会管理人员比重过高会强烈降低企业效率;④与郊区企业相比,城市市区的企业效率受上述效应的影响更加显著。因而中国企业的集约式增长有赖于城市化运动、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和市场充分竞争。  相似文献   
999.
草长鸢飞的季节,南粤大地生机勃勃。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应急管理工作成为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的重要课题。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全厅上下不断探索创新,在监管执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等方面主动变革求新,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创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应急管理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呼吸性粉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简称"呼尘"。7μm的尘粒只能到达人体鼻咽部,2μm以下的尘粒可以到达人体肺部造成尘肺。"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危害极大,对"呼吸性粉尘"的防御是世界课题。如果能将"呼吸性粉尘"改性成体量大于7~10μm以上不能进入肺部的"障碍性粉尘",不但可以避免罹患尘肺病,也可以避免空气污染环境下PM2.5颗粒物给人体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