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9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1613篇
安全科学   167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169篇
综合类   3237篇
基础理论   555篇
污染及防治   677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4 毫秒
61.
滇池流域农田氮、磷肥施用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2001年6月至9月分别对流域内晋宁,呈贡,西山,官渡和嵩明调查了365家农户有关化肥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和计算表明,每年从种植业流失的化肥中纯氮(N)达2575t,纯磷(P)达218t,蔬菜和花卉地的单位面积氮流失量是水田和旱地的7-20倍。菜地年每公顷流失氮204kg,水田的氮流失量最低,平均每公顷每年流失10kg。磷的流失也以蔬菜,花卉地为最高,蔬菜和花卉地的单位面积磷流失量是水田和旱地的9-10倍。研究结果证明,大量的氮,磷化肥施用,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入滇池是造成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6],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滇池流域的种植面积将会逐年扩大,因氮,磷化肥的施用面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将会不断加大,为了实现减少氮,磷化肥对滇池的污染,应积极推广精确施肥,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依法保护农村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62.
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生产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主要特点是在利用含反硝化聚磷菌的活性污泥在缺氧状态过量聚磷,在完成磷去除的同时进行反硝化。通过实验得出缺氧释磷在前30min内大量释放,60min以后甚微;反硝化吸磷在最初10几分钟内速率极大;吸磷与反硝化紧密相关;聚磷菌在释、聚磷时利用一定量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63.
中国松花江甲基汞的生态污染防治二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我国政府投巨资改造了吉林电石厂排汞旧生产工艺,从此消除了松花江汞的主要工业污染源.但是已沉积到松花江河床的上百吨无机汞存在汞的二次污染.松花江甲基汞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没有因工业污染源切断而停止.本文以沿江渔民受甲基汞生态污染程度的变化,来反映汞的工业污染源切断后的二十年里中国松花江甲基汞污染防治已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4.
采用生产废水和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探讨了石灰法处理磷化废水的反应时间、投药量、搅拌强度和沉淀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反应时间达到2h,石灰投加量理论用量的2.5倍才可使废水中的磷、钙充分反应生存羟基磷酸钙,从而使含磷废水出水达标。搅拌强度和沉淀时间对除磷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乌金塘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现状调查与评价,表明乌金塘水库水质已达到中-富营养化,并且有向富营养发展的趋势,揭示了水库水质营养化污染物及其来源,从而提高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6.
不对称氧化铝膜管的微滤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模离心法制备的不对称氧化铝微滤膜管的孔径沿径向呈样度分布,控制层孔径均匀。最可几孔径为0.05μm,最大孔径为0.1μm的管能滤原液中全部的细菌,获得完全无菌的水,但过滤速率太慢,最可几孔径为0.1μm,最大孔径为0.2μm、最大孔径0.3μm。  相似文献   
67.
二级出水中磷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总磷为去除对象,通过混凝的静态烧杯实验[1],确定了二级出水除磷效果较好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2]和Al2(SO4)3[3]混合使用的最佳投药量,使出水中磷(TP)符合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絮凝剂组合时静态混凝烧杯实验表明:PFC-Al2(SO4)3体积比1∶1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9.9/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93%,浊度去除率为33%.PFC-Al2(SO4)3体积比1:2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4.95/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88%,浊度去除率为71%.  相似文献   
68.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除磷的净化空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了由塘系统、垂直流、推流床单元组成的人工湿地工艺系统组合在内部不同空间上除磷的净化效应。结果发现,在高水力负荷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各套组合工艺系统对磷的净化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行池单元表层对磷的去除效率下降得最为显著;在各种组合中,塘单元对磷的净化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好氧塘单元与湿地的联用却可以有效地避免正磷酸盐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巢湖底泥磷的释放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DO控制、pH值调节、温度调节、水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底泥释磷实验。实验表明:(1)厌氧条件下,底泥中的磷向水体释放,且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底泥非但没有向水体释放磷,反而从水体中吸附磷,呈“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低,“负释放强度”越大。(2)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最大释放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前。(3)搅动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大于静置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4)微生物对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从本次模拟实验结果看,体系温度升高、减少溶解氧、提高pH以及施以水动力作用,均可使底泥中的磷释放量增加,在常温(25℃)、厌氧、pH=7.5条件下,底泥中磷向水体的释放量将增加17%左右。  相似文献   
70.
长江口沙洲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利用磷的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沙洲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437.6~1103.7μg·g-1,其中79.5%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磷中以碎屑态磷灰石磷为主;有机磷约占总磷的20.5%.磷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主要包括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等3种赋存形态,而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含量较少,约为60.5~510.9μg·g-1,平均仅占沉积物总磷的28.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