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作者开发研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一橡胶复合支座,建立了传统抗震结构和两种不同支座隔震结构体系的运动方程,并对某个实际工程四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在阪神波和El Centro波作用下的时程反应。研究表明,SMA丝一橡胶复合支座是一种很有效的隔震装置,将它用于钢框架结构,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时程反应,而对于加速度峰值较大的阪神波的隔震效果更为明显,说明该复合支座能有效地提供罕遇地震作用下钢结构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固定化技术在含酚废水治理中的应用,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将高效降酚菌株丝孢酵母TX1包埋处理得到胶珠颗粒,在分批培养反应器内分别研究游离体系和固定化体系中溶液p H值、培养温度和苯酚初始质量浓度对TX1降解苯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游离细胞体系TX1对苯酚降解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 H=7. 0;而固定化体系中的TX1对苯酚降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 H=6. 5。在偏酸性条件下,游离细胞体系中TX1对苯酚降解效果比固定化体系差,在25~40℃时后者对苯酚的降解能保持50%以上,表明固定化技术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耐受温度。两个体系在降解苯酚过程中均受到底物抑制:在低质量浓度时(≤1 000 mg/L),游离细胞降解速率高于固定化细胞,但当苯酚质量浓度高达3 000 mg/L时,固定化体系中TX1对苯酚比降解速率为0. 088 h-1,远高于前者,表明固定化技术有利于实际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此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苯酚降解中间产物,只在固定化体系中检测到中间产物为邻苯二酚和顺,顺-黏糠酸。该结果表明,降解过程中固定化体系发生的扩散阻力延迟了体系的降解反应,有利于发现中间体,使固定化技术有望成为新的检测中间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为了探索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利用大型湖泊模拟装置,研究了几种捕食性微小动物(僧帽触口虫、红眼轮虫、红斑飘体虫、多刺裸腹溞以及点滴虫等)对铜绿微囊藻及孟氏浮游蓝丝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人造根对微小动物的作用.结果表明,僧帽触口虫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对孟氏浮游蓝丝藻的控制有明显作用;点滴虫对铜绿微囊藻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可以有效控制其生长;点滴虫与僧帽触口虫的联合应用,对控制蓝藻水华有重要作用;人造根系有利于微小动物的生长,其对点滴虫的作用小于对僧帽触口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丝瓜瓤固定简青霉吸附废水中Pb2+和Cu2+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一种新型固定载体——丝瓜瓤,固定简青霉(Penicillum sp.),研究其在溶液中对金属离子Pb2 和Cu2 的吸附效果,并探讨其生物吸附机理,分析其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用丝瓜瓤固定简青霉能高效去除废水中Pb2 和Cu2 .研究发现,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有较大影响,最佳吸附pH值在5.5附近;最佳吸附温度为25~35℃;溶液浓度在10~500 mg·L-1范围内,固定化简青霉菌对重金属的吸附随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生物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min.用0.1mol·L-1HCl解吸,循环吸附-解吸5次后,固定化简青霉吸附金属离子的能力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5.
根癌农杆菌介导工业化产甘油假丝酵母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质粒pCAM3300-zeocin,将其电击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将含有目的质粒pCAM3300-zeocin的根癌农杆菌和工业化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WL2002-5共培养,利用zeocin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实现了pCAM3300-zeocin对产甘油假丝酵母的转化.并根据产甘油假丝酵母的生长特性,对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共培养时间为24h,产甘油假丝酵母和根癌农杆菌的细胞比例为1∶(500~1000)时最高转化率达到2个转化子/104个酵母细胞.初步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产甘油假丝酵母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河西灌区甜菜(Beta vulgaris L.)黑腐病(Sugar Beet Black Rot)为期3a的研究,探讨了甜菜栽培品种与病害发病率及病原菌黑腐丝囊霉(Aphanomyces cochlioides)分离频率的关系以及3种环境因子即温度、pH值、不同天然培养基与甜菜黑腐丝囊霉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栽培品种在田间的发病率与室内病原分离频率不同,其中工农2号田间发病率为1.3%,室内分离频率为93%,工农5号分别为1%和7.2%,宁甜301分别为2%和6.1%,工农2号具有更大的耐病性;甜菜黑腐丝囊霉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25—27℃,对高温敏感,33℃为其致死温度;甜菜黑腐丝囊霉可在pH3.5—11范围内生长,最适pH为5—9.9;甜菜黑腐丝囊霉在PDA、玉米粉琼脂、甜菜汁、麦芽糖—胨、麦芽糖酵母汁及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其中在甜菜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图4表3参11  相似文献   
77.
APM对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异常有丝分裂的诱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不同浓度(c/μmol.L-1)和不同处理时间(t/h)下APM对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APM)=1~4μmol/L、处理t<5h可明显提高有丝分裂指数,对前期和中期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c(APM)的增加与有丝分裂指数的提高无明显线型关系;APM可促使间期细胞微核形成、中期细胞染色体聚合现象和扰乱纺锤丝的功能.纺锤丝功能上的扰乱可引起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和“多极化分裂”形成上述两种细胞异常有丝分裂的临界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c=5μmol/L和t>5h.  相似文献   
78.
纤维直接过滤去除原水藻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丙纶丝为滤料,以自制转鼓装置对高藻原水进行直接过滤除藻试验。结果表明,对Chl—a及藻总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4%一95%(平均91%)和82%一96%(平均92%),对主要藻种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5%以上,除藻效果明显。原水中藻类特征、试验运行工况条件直接影响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筛分截留与吸附—絮凝是试验装置过滤除藻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79.
筛选出2株真菌,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chrom ogenes)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转化NO-3 的活性⒚它们的活性甚至比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还强⒚产色链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将NH+4 转化为NO-3 的机理也不同于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 )必需有NO-3 或NO-2 的诱导才具有活性,它们可直接将硫酸铵转化为NO-3 ,进而再将NO-3 转化为NO-2 ⒚此结果为研究新的硝化抑制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0.
固体发酵提高水生植物发酵产物蛋白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微生物固体发酵技术对伊乐藻(Elodea nuttalli)、苦草(Vallinmeria spiralis)和喜旱莲子草(Alterranthera philoxerides)3种高等水生植物进行单细胞蛋白生产的研究,分析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发酵过程中水生植物粗蛋白含量和纤维素酶活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霉菌发酵相比,利用霉菌与酵母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发酵产物粗蛋白产量,其中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混合发酵苦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产物中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39.88%,粗蛋白增加率为84.2%,使其有可能成为鱼、家禽和家畜的蛋白饲料来源.因此,利用固体发酵处理水生植物可以实现水生植物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