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9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540篇
安全科学   459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61篇
综合类   2442篇
基础理论   1154篇
污染及防治   311篇
评价与监测   200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13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验证了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校正系数K值在4~5h内不会随时间和水样的变化而变化,K值不必每个样品都测定。  相似文献   
92.
以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霸螨灵和Cu^2+对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霸螨灵对蝌蚪的毒性大于Cu^2+,且两者对于蝌蚪均属高毒物质。  相似文献   
93.
模拟降雨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富集机理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在72mm/h的大暴雨备件下,研究侵蚀性颗粒从土壤中的径流流失过程及其对磷的富集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深积物中不同粒长团聚体的组成和原来土壤中的组成有很大差异。径流流失的沉积物主要以0.25mm以下的团聚体为主,径流中80%以上的磷以颗粒态形式流失,而颗粒态磷的60%-90%随0.1mm以下的团聚体流失。不同粒径团聚体对磷的富集作用和富集系数不同。模拟实验建立了沉积物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94.
水温对氧转移速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澳塘水体的曝气充氧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氧转移速率的影响,测定了温度系数,为上澳塘水体曝气化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5.
介绍由一级动力学模式推导废水处理实用公式。文中探讨了20℃降解速率系数K20和温度修正系数θ,仅是某种水质和生化条件下的对应值,不能任意通用。  相似文献   
96.
97.
1988年9月22日美国参议院接受一项提案并在国会通过了一项《消费者产品安全试验法令》(Consumer Products Safe Test-ing Act,以下简称“法令”)。法令中指出在脊椎动物上进行的急剧毒性试验——LD_(50) (半致死荆量) 试验是不正确的、错误的和不需要的,为此联邦政府采取禁止使用LD_(50)试验的行动。在医学、卫生、环保部门进行的急性毒性试验提供对含毒产品,工业废弃物相对致死的信息,是在限定时间内受试生物死亡一半的剂量 (或浓度) ,称为半致死剂量LD_(50)(或半致死浓度LC_(50))。人们在实验中早已发现用不同种类对同一毒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时,其LC_(50)有很大差别,即使同一种类在不同令期对同一毒物也有不同的LC_(50)。  相似文献   
98.
99.
“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厌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厌氧毒性试验(ATA),研究“老龄”垃圾渗滤液对厌氧微生物的毒性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渗滤液的厌氧毒性随着其体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渗滤液浓度达80%时,污泥产甲烷活性开始出现中度抑制,而100%渗滤液能够使污泥相对活性下降55.5个百分点,最大产甲烷活性区间滞后14d。渗滤液对污泥的抑制类型是多种毒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低浓度主要表现为代谢毒素,高浓度时表现出生理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00.
ASMs模型中异养菌减衰系数之间的关系及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水协(IAWQ)推出的ASM1、ASM2、ASM2D号模型中描述微生物的衰亡过程采用了死亡-再生模式,而ASM3号模型中描述微生物的衰亡则采用了传统减衰模式,文章从两种减衰模式的机理出发,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详细推导了两种减衰模式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此得出了异养菌传统减衰系数bH'和死亡-再生减衰系数bH的测定计算方法。文中在20℃条件下,对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实际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异养菌减衰系数bH'和bH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分别为0.20和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