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方法主要研究滤膜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可行性,利用实际水样对滤膜法与发酵法的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并对滤膜法的重复性和准确度进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82.
土壤中重金属汞、镉和铜含量实验间比对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土壤检测实验室的重金属检测能力和检测结果的可比性,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稳健统计,用"Z比分法"统计方法对土壤中汞、镉、铜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土壤样品实验室铜测定结果满意度为100%;汞检测结果的满意度为66.7%~88.9%,可疑结果率为11.1%~16.7%,不满意率为0%~22.2%;镉检测结果的满意度为83.3%~88.9%,可疑结果率为0%~11.1%,不满意率为0%~16.7%;结论:参加此次比对试验的实验室铜检测能力较高,部分实验室汞和镉检测能力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83.
以新疆某化肥有限公司污水COD在线监测仪为例,用在线监测数据与实验室重铬酸钾法测定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比对分析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比对,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用在线监测仪测定COD,可节约时间,有利于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84.
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在线检测装置(GAC)测量结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在线检测装置(GAC)是一种连续收集、测量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水溶性组分的装置. 分别将GAC的测量结果与二氧化硫(SO2)分析仪、差分吸收光谱(DOAS)、颗粒物-液体转换采集系统(PILS)和膜采样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表明:GAC对SO2吸收完全,测量结果稳定可靠;GAC测量的气态亚硝酸(HONO)质量浓度比DOAS测量值略偏高,原因可能是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GAC对HONO的测量受到了NO2的干扰;GAC和PILS测量的硫酸盐、硝酸盐和氯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以ρ(SO42-),ρ(NO3-)和ρ(Cl-)计〕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将ρGAC (SO42-)校正到与PILS相同的粒径范围后,与ρPILS (SO42-)的系统偏差仅为-2%;GAC与膜采样法测量的ρ(SO4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6),而二者的ρ(NO3-)相关性较差,原因可能是硝酸盐在膜采样过程中有损失,使膜采样法的测量结果偏低.   相似文献   
85.
润滑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VI 500润滑油为唯一碳源进行选择性富集培养,从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3株菌,分别命名为SN0901,SN0902和SN0903. 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含HVI 500润滑油培养液的ρ(CODCr),用以评价分离菌对润滑油的降解能力. 结果表明,由于润滑油降解而使培养液ρ(CODCr)降低,即3株菌均为HVI 500润滑油降解菌. 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初步确定3株菌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博德特氏菌属(Bordetella). 采用倾注平板法对不同温度下降解菌的菌落计数,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不同pH下培养液的ρ(CODCr). 结果显示,温度和pH对菌株降解作用影响显著,3株菌最适宜的降解温度为30~34 ℃,pH为6.0~7.8,但每株菌的最适宜降解温度和pH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和技术指标等方面,对GB 8965.1-2020《防护服装阻燃服》与GB 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进行对比分析,详细介绍了修订的阻燃服标准内容及变化,增加了针织物、里料的内容和要求;增加了织物透气性、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异味等指标;防护等级由A...  相似文献   
87.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模式估算国际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我国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模式估算国际比对”中采用的模式及其估算结果与实测值以及与其地各国估算结果的比较。提出土壤表面沉积量与农作物可食部分核素浓度估算模式(属半动态模式,其余模式采用国内通用的静态模式)。比较结果表明,对事故后当年的浓度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对事故后第2年及更长时间的预测结果明显偏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8.
利用拉曼光谱对采样后的滤筒进行分析,发现废气中的硫酸铵-硫酸氢铵气溶胶是造成成都市部分企业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颗粒物比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对含硫酸铵-硫酸氢铵气溶胶废气进行颗粒物浓度比对监测时,参比方法(重量法)测定的颗粒物浓度是一定标干采样体积下废气中固体微粒和硫酸铵-硫酸氢铵液体微粒结晶后产生的晶体的总质量,基于光散射法的CEMS颗粒物浓度测试系统测定的颗粒物浓度只是一定标干采样体积下废气中固体微粒的质量,由此导致参比方法测出的颗粒物浓度远大于CEMS测出的浓度,造成比对误差远超出允许值范围。  相似文献   
89.
对非甲烷总烃自动连续监测系统进行示值误差、响应时间、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等性能测试,对非甲烷总烃便携式分析仪进行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满足相关要求后同时利用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催化氧化-FID)、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C-FID)和实验室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C-FID)对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自动连续监测系统进行现场比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工况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便携式FID法与实验室GC-FID法测试结果相对误差为19. 6%~35. 1%,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以实验室GC-FID法为参比方法时,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相对准确度为64. 1%,不满足《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1013—2018)的要求。以便携式FID为参比方法时,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相对准确度分别为28. 6%和35. 3%,相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 38—2017)方法一致性更好,均能满足《HJ 1013—2018》的要求。提出,应推进便携式方法在自动连续监测系统验收和质控比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欧美、日本与中国个体防护标准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体防护装备,以往称劳动防护用品,是以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为目的,并且直接与人体接触的装备或者用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保障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护劳动者和确保安全生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个体防护装备的技术标准方面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形成了初步的标准体系,本文研究了ISO、CEN、JIS的个体防护标准体系,并着重对其体系和有代表性的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个体防护及检测技术标准存在的问题,对制定和提高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的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为个体防护及检测领域的相关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