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201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501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Glomus mosseae on the responses to elevated O3 in growth and nutrition of snap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cv Guangzhouyuan) were investigated. Exposure was conducted in growth chambers by using three O3 concentrations (20 (CF), 80 (CFO1) and 120 nL/L (CFO2); 8 hr/day for 75 days). Results showed that elevated O3 slightly impacted overall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al frequency of hypha and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al frequency of spores and vesicles, suggesting that O3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ycorrhizal structure. Elevated O3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yield, dry mass and nutrient contents (N, P, K, Ca and Mg) in both non-mycorrhizal and mycorrhizal plants. However, significant interactive effects were found in most variables due to that the reduction by O3 in the mycorrhizal plants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non-mycorrhizal plants. Additionally, AMF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 P, Ca, and Mg in shoot and roo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MF alleviated detrimental effects of increasing O3 on host plant through improving plant nutrition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62.
将FR-4型废弃线路板热解,并对热解油中含量最多的组分-酚类物质进行分离提取.比较研究线路板热解油的分离提取方法,探索出"碱液处理-酸化-萃取-减压蒸馏"的新方法,对分离出的组分进行GCMS(气质联用)测试.结果显示运用该方法对FR-4型线路板的热解油进行提取分离,得到的总酚占热解油的62.0%,其中苯酚的最高纯度可达...  相似文献   
63.
滇池蓝藻快速热解液化制取生物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固定床反应器作为实验平台,对蓝藻快速热解液化制取生物油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影响液化性能的诸多因素,如热解温度(300~700℃)、载气流量(0~400 mL/min)、原料粒径(d<0.08 nn,0.15<d<0.25 mm,0.25<d<0.38 mm,0.38<d<3.35 mm,d>3....  相似文献   
64.
在美国,储量巨大的页岩气资源的发现已经给该国的能源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页岩气促使美国由煤炭向天然气转变并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据估计,中国拥有更多的页岩气。但中国要利用这些束缚在页岩中的资源是困难的,除非在开采技术上获得显著的进步——包括利用强力计算机模拟页岩油藏的物理性质。 中国定下了宏伟的目标:到2020年,页岩气的产量要由现在的几乎为零提高到600亿立方米,足以达到其全部能源产量的6%。  相似文献   
65.
通过重质油储罐的实体火灭火试验,获得了氟蛋白泡沫液和水成膜泡沫液的供给强度与灭火时间对应关系数据,确定了每种泡沫液扑救重质油储罐火灾的最低泡沫供给强度;以10 000 m3固定顶重质油储罐为例进行了泡沫系统设计计算,将优化设计方案与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主要变化是泡沫发生器数量从4只提高至6~8只,泡沫主管线管径从DN200提高至DN250,泡沫消防泵流量也相应提高。优化后的储罐泡沫灭火系统提高了泡沫灭火能力,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储罐火灾风险。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油品装卸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在两个城市的油库和加油站对油品的装油、卸油过程,以及装油的油罐车从油库向加油站行驶的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进行了静电检测。通过对大量油罐车内油面电位的检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装卸油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远远小于标准所规定安全油面电位,有缩短稳油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7.
水域溢油事故发生后,溢油在水面上扩散迅速、污染面积快速扩展。因此应急围控用围油栏的布设下水要尽可能快速、便捷、高效。目前国内应用的围油栏,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一定数量的操作人员现场操作,不能满足现代条件下快速高效围控水域溢油的需要。因为海上作业具有特殊性,受风浪流等海况影响,现场操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人员相对有限,工作效率难于提高。围油栏布放回收自动控制装备,采用电控液压卷绕机储存围油栏,设有围油栏自动导进导出排布系统,不但储存运输方便,布设快捷,而且无需现场操作人员,自动化程度高。是海上溢油围控作业革命性创新,具有重大意义,社会效益显著,也具有极大的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68.
选取4种溶剂(水、乙醇、正己烷、水-乙醇共溶济)作为污泥热液化制取生物质油的溶剂,分析溶剂种类和反应温度对热液化效果和生物质油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生物质油产率随溶剂种类变化趋势为:乙醇水-乙醇共溶剂正己烷水,最高产率为54.82%(乙醇溶剂,240℃).污泥有机物转化率随溶剂种类变化趋势为:水-乙醇共溶剂乙醇水正己烷,最高有机物转化率为96.40%(水-乙醇共溶剂,330℃).污泥经热液化处理后,碳、氢、氮、硫元素在生物质油中富集,氧含量下降,热值36 MJ·kg-1(乙醇、240℃除外).不同溶剂油成分差别较大,采用水或正己烷,产物主要是脂肪酸类、烷烃及部分酰胺和腈类,采用乙醇或水-乙醇共溶剂,产物主要是酯类、烷烃类.生物质油沸点集中分布在250~500℃,添加乙醇溶剂可显著提高生物质油轻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69.
采用沙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对三种油莎豆品系块茎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讨油莎豆的抗盐性。结果表明:油莎豆块茎发芽率随着NaCl胁迫浓度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500mmol/L时发芽率为0;油莎豆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NaCl胁迫对油莎豆块茎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油莎豆在盐碱地的种植、栽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0.
由于油气生产企业存在大量的无法直接进入系统的小型油气田,这些小型油气田的产品需要通过汽车拉运方式进入系统,这就需要建造诸多的装卸油设施,而装卸油作业一直是油气田生产中的危险环节.本文从列举原油装卸作业违章行为出发,分析了违章行为的危害,并阐述了预防违章的措施,指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消除设备与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