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99篇
安全科学   298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73篇
综合类   1307篇
基础理论   191篇
污染及防治   188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采用萃取——反萃取技术回收废水中的醋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N235-正辛醇-磺化煤油混合溶剂为萃取剂,用35%氢氧化钠反萃取,对于6.8%的醋酸废水进行萃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溶剂对废水中的醋酸有较高的萃取率,反萃取效果为98.4%。采用萃取-反萃取工艺处理稀醋酸废水,不但有明显的环境效益,而且还可以回收醋酸制备醋酸钠,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文件和上网查询、跟踪调查等方式,从专业设置、招生情况、就业现状三个方面,剖析我国高等院校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在分析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部门的机构设置、人才结构、发展状况调查,对环境教育部门、环保产业及环保系统的近、远期人才需求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的就业方向、培养目标定位,并据此提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23.
采用双泥系统的废水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难以达到N、P同时高效去除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混合培养.并指出设置双泥系统对微生物进行分相培养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工艺中的有机物去除、脱氮与除磷之间的矛盾,能够实现有机物、氮、磷的稳定、高效去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此进行了众多研究,本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双泥工艺(Dephanox、A2NSBR、A2N、PASF、BICT等)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24.
混合染料化工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华  高廷耀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1):549-550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水解酸化-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煤渣吸附工艺处理染料生产废水。废水进水CODcr为d740mg/L,BOD5为220mg/L,色度500倍,经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80%以上,BOD5去除率为90%以上,色度去除率为90%左右,出水CODcr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25.
本文作者针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对课程的跟踪和分析,提出了课堂文化、最佳衔接教学模式等细节化的概念和操作,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高职人才培养的三层架构,指出实施培养工程可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并认为培养要目标清晰化,培养模式要多样化,培养工程要细节化。  相似文献   
926.
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秦岭温泉岩体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寄主岩石(酸性端元)属铝过饱和钙碱性系列,贫CaO富FeOtotal,ANKC值大于1 1,NK/A均小于0 9,富Mo、Sn、Bi、W等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及Co、Ni、Cr等亲铁元素,LREE/HREE为10~15。基性端元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及基性岩墙,富Na2O、K2O,而贫FeOtotal,异常富集轻稀土和Ba、Rb、Sr、Zr、Th、Hf、N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Co、Ni、Cr等亲铁元素,LREE/HREE为9 98~13 5,异常富轻稀土。由2端元岩浆混合形成的岩浆混合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介于2端元间,并有显著的过渡特征和依从关系,反映了重要的岩浆混合信息。  相似文献   
927.
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及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进行培养,使污泥中异养细菌数量减少,硝化细菌数量增加,成为优势菌,并用此污泥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结果氨氮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28.
厌氧氨氧化混培菌的获得及其运行条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了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混合接种的方法 ,成功地启动了实验室规模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启动后含氨模拟废水运行的进水氨浓度和进水亚硝基氮浓度均为 2 0 mmol/ L ,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容积负荷率为10 .69mmol/ L·d,12 .2 6mmol/ L· d和 3 94.5 5 mg/ L·d,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去除率保持在 90 %、99%和 95 %以上 ,对运行条件研究表明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最适 p H为 7~ 7.5 ,最适温度约在 3 0± 1℃。厌氧氨氧化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氨的厌氧转化随 COD浓度的增加也呈抑制型曲线 ,当 COD浓度为 80 0± 5 0 mg/ L 时 ,厌氧氨氧化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29.
930.
不同培养条件下扰动对两种淡水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单种和按1∶1配比混合培养条件下,不同扰动强度对铜锈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所模拟的扰动强度范围内,较小的扰动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和聚集,单独培养的微囊藻和栅藻均在扰动强度为90r/min时藻比增长率最大;当转速大于该值时,随着扰动强度的加大,藻比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在共培养体系中,铜锈微囊藻的比增长率均大于单独培养时的比增长率,且在扰动强度为90r/min时最大;栅藻由于竞争能力较弱,生长能力受到微囊藻的抑制,其生长状况明显劣于单独培养时的情况,且比增长率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