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安全科学   14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784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Fe(Ⅲ)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及除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BBR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铁还原菌菌种来源,采用兼性厌氧/严格厌氧恒温培养试验,投加不同Fe(Ⅲ)考察各条件下的异化铁还原能力同时比较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依次为:Fe(OH)3>氧化铁皮>青矿>红矿,其中严格厌氧条件下较好.同时,除磷效果与其呈正相关,富集培养至7d,Fe(OH)3及氧化铁皮体系出水磷浓度均达到2mg/L以下,之后继续降低,最终达到0.5mg/L以下.结合异化铁还原除磷机理,可以证明,不同Fe(Ⅲ)表面吸附作用对TP的去除贡献较小,其主要作用为铁还原菌驱动下的化学沉淀去除.  相似文献   
42.
如果说,环境质量的最终消费者是老百姓,是否应该将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作为环境质量改善的驱动力呢?放低姿态、培养环境消费者能否成为环境政策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43.
利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富集培养基,从天津港6号码头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分离到1株多环芳烃降解细菌,命名为DHD,经16S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属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DHD能以多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包括萘、菲、蒽、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以菲为代表,通过摇瓶培养实验考察了该菌株降解多环芳烃的适宜培养条件为:酵母浸粉为氮源,初始pH 9.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为200 r/min。  相似文献   
44.
培养创新型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人才是目前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国环境专业的招生规模在逐渐加大,面对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环境工程领域的学生近年来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大学的培养观念和能力面临着挑战。高等院校作为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如何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性能力的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近年来在进行矿业特色环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以期对现阶段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通过室内模拟非潮汐淹水,探索不同淹水水位条件下,红树植物白骨壤(A.marina(Forsk.)Vier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历第二个淹水周期后,较第一个周期各梯度,白骨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从高到低排序不变,过氧化氢酶活性(CAT)、丙二醛的量(MDA)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本研究结论为红树植物在人工非潮汐生境下,红树林造林的关键技术之一——淹水水位的控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6.
进料负荷调控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史晓慧  刘芳  刘虹  竺建荣 《环境科学》2007,28(5):1026-1032
采用厌好氧交替的SBR反应器,以进料负荷(即进水浓度)作为主要控制参数,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关键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在30 min的较长污泥沉降时间下,通过进料COD 0~900 mg·L-1的负荷调控,可以有效控制反应器内污泥生长.初始接种污泥的沉降性能对颗粒污泥产生很重要,SVI值保持在20~50 mg·L-1才能有助于颗粒污泥形成和培养.应用“空曝”这种强力负荷调控方式可大大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并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通过进料减负荷运行可很好实现污泥的“完全颗粒化”培养.颗粒化转变出现在进料浓度COD 400~500 mg·L-1,污泥浓度约8~10 g·L-1.“完全颗粒化”污泥的性能优异,粒径约1.0 mm,SVI值25~35 mg·L-1,最大沉降速率60 m·h-1.污泥颗粒过程的发生可能决定于SBR的独特间歇式运行,即基质浓度的贫富交替,减负荷运行可强化基质贫富交替并增大颗粒化过程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47.
内循环(IC)反应器运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自制内循环(IC)反应器,以实验室模拟废水为进水,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对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过程进行研究,在经过污泥驯化、颗粒培养、调整及稳定的不同阶段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启动初期反应器pH过低,产甲烷菌生长受抑制,导致VFA累积,容易酸化.通过改变模拟废水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及添加缓冲溶液,酸化的反应器可...  相似文献   
48.
聚β羟基烷酸盐(PHA)以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再生性成为最有前途的生物高分子材料.本文基于甘油作为基质在饱食-饥饿模式下富集合成PHA的混培物,以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和葡萄糖作为基质考察混培物合成PHA的基质广谱性,结果表明乳酸和乙酸作为基质时PHA的产率系数较高;使用不同比例乙酸/丙酸混合基质时,PHA产量随着乙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乙酸/丙酸为3∶1时PHA产量最高.通过活性污泥同时贮存与生长模型模拟与线性回归两种方法证实,在单一基质或乙酸/丙酸混合基质情况下,PHA合成速率与OUR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基于在线OUR测量数据可以实时估计PHA合成量.  相似文献   
49.
Orthophosphate is an essential but limiting macronutrient for plant growth. About 67% cropland in China lacks sufficient phosphorus, especially that with red soil. Extensive soil phosphorus reserves exist in the form of organic phosphorus, which is unavailable for root uptake unless hydrolyzed by secretory acid phosphatases. Thus, many microorganisms with the ability to produce phosphatase have been exploited. In this work, the activity of an extracellular acid phosphatase and yeast biomass from Candida mycoderma was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culture conditions, such as pH, temperature, and carbon source. A maximal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8.47 × 10^5±0.11× 10^5 U/g was achieved by C. Mycoderma in 36 hr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extracellular acid phosphatase has high activity over a wide pH tolerance range from 2.5 to S.0 (optimum pH 3.5).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hosphorus compounds on the acid phosphatase production were also studied. The presence of phytin, lecithin or calcium phosphate reduced th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biomass yield significantly. In addition, the pH of the culture medium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by lecithin.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rain in releasing orthophosphate from organic phosphorus was studied in red soil (used in planting trees) and rice soil (originating as red soil).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was increased by 230% after inoculating 20 days in rice soil and decreased by 50% after inoculating 10 days in red soil. This work indicates that the yeast strain C. mycoderma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enhancing phosphorus utilization in plants that grow in rice soil.  相似文献   
50.
从实验室保藏菌种中筛选到1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进行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对4 g/L、pH为7的高岭土悬浊液有很好的絮凝效果;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5.5,液体震荡培养96 h后絮凝率最高可达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