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7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706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95篇
综合类   2340篇
基础理论   389篇
污染及防治   330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73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2006年的规划调整已不能满足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要求,于2011年,本着保护优先,兼顾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根据保护区保护物种的分布和生境变化现状,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需求,对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因范围调整与沿海湿地变化方向一致,鸟类主要栖息地基本没有变化;在进行范围调整的同时通过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多方筹集资金,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能力培养,使得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后对保护区自然属性和可保护属性没有变化,从而使保护区的管理条件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保护区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2.
采用实验模拟潜流式人工湿地的方法,通过测定污水中的氨氮指标,研究芦苇、香蒲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单种芦苇、单种香蒲及芦苇香蒲交叉种植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45%、72.77%、72.10%。  相似文献   
163.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日前在市政府第九十八次常务会议上要求,深入落实城市定位要求,高水平实施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切实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宜居、更加美丽的生活环境。黄兴国强调,湿地是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天津的宝贵财富。完整保护好湿地资源,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有关政策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进一步改善湿地环境质量。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从全局出发,进一步改善保护区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要落实好湿地保护修复资金,切实把规划落到实处,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4.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河口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对湿地生态安全的评价研究应遵循"人—湿地"复合系统思想,文章坚持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观念,突出人为因素,兼顾自然因素,评价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的空间状况,具体探讨了湿地核心地带生态安全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西市区、站前区为极不安全,鲅鱼圈区为不安全区,盘山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为临界安全区,老边区、大洼县为较安全区。双台河口湿地核心区所在的大洼地区,近7年来生态安全演变态势较好,由生态临界安全上升为较安全,但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与周边县区生态安全等级不高有密切关系。最后提出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5.
人工湿地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能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磷的去除不同于常规化学除磷或生化处理工艺,而是集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于一体,即通过基质、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基质容易达到饱和是人工湿地除磷面临的主要问题,进水水质、水力条件、温度变化等条件也不同程度影响人工湿地的除磷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人工湿地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6.
为了选择适合小城镇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选取小城镇较为常见的材料(废砖、卵石、碎石),结合物化性质,研究25℃下填料对磷的吸附效果,并分析了填料种类对野外潜流人工湿地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1)25℃时,3种填料对磷的吸附量随着溶液中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能力依次为废砖>碎石>卵石;(2)野外潜流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随HRT的延长,组合填料湿地WL1和废砖填料WL2湿地对总磷的净化效果有所提高,且WL2湿地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略优于WL1。因此,可以选择废砖作为小城镇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填料。  相似文献   
167.
近年来,随着湿地破坏与退化带来的环境功能丧失和生态问题的爆发,一方面反映了湿地系统在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也在客观上为湿地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本文旨在论述湿地及引申出的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效果、相应的管理方法以及对人工湿地发展前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8.
滇池湖滨带湿生乔木湿地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草本植物为主构建的湖滨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挺水植物繁殖速度快,生物量大,如每年不及时对死亡植株进行收割,会加快湖泊淤积速度,对湖泊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大面积湿地挺水植物的管护和收割,势必造成湿地管理强度和费用大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在滇池草海湖滨带中以湿生乔木植物代替草本挺水植物的湖滨湿地构建技术现场试验研究成果,在湖滨带基底修复的基础上,选择垂柳、滇杨、中山杉、水杉、池杉和竹子等湿生植物开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推荐适应能力较强、成活率较高和景观效果好的垂柳、中山杉为滇池湖滨带湿生乔木湿地构建的主要树种,为受损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9.
以太湖武进港河口人工湿地为例,在兼顾生态与景观美学的前提下,研究城乡交错区域湿地景观功能的优化设计,包括:岸边水体生态修复区,动植物景观配置,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及植物种植的后处理,构建水、植物和动物三位一体的景观;形态设计,平面形态及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应实现优化人体视觉感官效果,避免简单的圆形、矩形等过于规整的形式;附属设施建设,运用跌水、花坛、小径、木亭、花架、植物等多种元素搭配,弱化硬质线条。通过上述相关的景观优化设计,达到人工湿地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的有机统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0.
常玉华  郭健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6):36-38,26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迫在眉睫。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一种相对低碳、绿色的生态处理模式,倍受关注。本文阐述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作用机理,归纳分析对比了几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