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3 毫秒
231.
通风条件对热塑性材料燃烧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塑性材料燃烧过程中,固体壁面火和液体油池火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为了研究通风条件对受限空间内热塑性材料熔融流动燃烧行为的影响,选择5 mm厚的聚丙烯板材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种不同的通风条件,在ISO 9705标准燃烧室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尺寸燃烧试验.试验过程中测量了热释放速率、CO体积分数以及温度场等火灾动力学参数.考虑到通风口宽度变化与高度变化的区别,引入了通风口位置高度的无量纲因子.结果表明,通风条件对热塑性材料的火灾规模有一定影响,并且通风口高度变化的影响比宽度变化的影响更显著.燃烧过程中,热释放速率峰值与修正后的通风因子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32.
为分析火场条件下常用电缆的产烟特征及烟气毒性,采用NBS烟密度试验箱和傅里叶红外分析仪联用装置开展了模拟火场条件下常用电缆的热解燃烧试验研究,对不同外加热辐射强度作用下不同类型和规格电缆的质量损失速率、烟气比光密度、烟气产物及烟气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外加热辐射强度作用下,电缆燃烧的产烟量明显增大,其质量损失速率随外加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火场条件下,ZR-YJV电缆具有更大的火灾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其具有较大的烟气比光密度和较高的CO、CO2气体生成速率等方面;规格较小的电缆产烟速率更快,但差异性不显著;电缆燃烧还会产生SO2、NO2等强烈刺激性气体,其浓度均小于CO、CO2气体,但仍然超过其职业接触限值,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33.
李冉 《安全》2015,36(12)
全球生命安全与消防领域行业领导者泰科在2015年10月于北京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展出一系列全球领先的生命安全和消防产品及解决方案. 泰科多年来一直注重产品的创新研发、技术升级与积累.本次参展的三大亮点包括:应用于全球主要高端酒店的R-102与食人鱼(PIRANHA)厨房灭火系统;具有快速灭火及环保特点的蓝宝石洁净气体灭火系统(Tyco SapphireTM Systems);具有最佳灭火能力并被世界权威机构及医疗机构认证的INERGEN(R)烟烙尽气体灭火系统(INERGEN(R) Gaseous Fire Suppression System).  相似文献   
234.
Series of mixed metal oxides were synthesized by gel-combustion method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soot 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catalysts were M-Ce-Zr (M = Mn, Cu, Fe, K, Ba, Sr), and χK-20Mn-Ce-Zr (χ= 0, 5, 10, 20),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TPR and BET surface area techniques. The results of soot temperature programmed oxidation (TPO) in an O2 oxidizing atmosphere indicate that K-Ce-Zr has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soot oxidation under loose contact condition, due to enhancement of the soot and catalyst contacts. On the other hand, under a tight contact condition, Mn-Ce-Zr and Cu-Ce-Zr nano-composites have high activities for soot oxidation and lower the soot TPO peak temperatures by about 280 and 270℃,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non-catalytic soot oxidation. Furthermore, the addition of up to 10 wt.% potassium oxides into Mn-Ce-Zr increases its catalytic activity and further reduces the soot TPO peak temperature by about 40℃ under loose contact condition.  相似文献   
235.
郑荣  陆松  杨慎林  张和平 《火灾科学》2016,25(4):218-223
基于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原理,提出可应用于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的聚光器设计方法以及装配方式。与现有聚光器相比,研究设计的聚光器能够限制收集散射光线的散射角范围。根据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光学暗室的结构特点,确定聚光器初始模型基本参数,并提出侧面光线入口设计方式以及安装方式,增大聚光器的聚光性能。利用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对剖切后的聚光器进行光学模拟,研究不同剖切角的聚光器对光线的收集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选择恰当的剖切方式,可以增大聚光器对入射光线的角度接收范围或空间接收范围,有利于增强探测器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236.
<正>《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为超高层建筑。根据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有高层建筑近10万幢,100米以上的超  相似文献   
237.
严刚 《新疆环境保护》2000,22(4):246-248
冲灰管道结垢是影响火力发电厂水力除灰系统正常工作的主要问题,采用水和烟气的混合物清除灰垢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本文对影响该法的水质因素和物理因素作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8.
为研究纳米级V2O5与MoO3催化剂表面结构对其催化氧化碳烟活性的影响,以TiO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率(5%、10%、20%、40%)的V2O5/TiO2与MoO3/TiO2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比研究了2种催化剂在TiO2载体上的分散状态及物相结构.以Printex-U碳黑为试验用碳烟,采用热重分析仪对V2O5与MoO3催化剂催化碳烟氧化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V2O5与MoO3在TiO2载体上均存在一个单层分散饱和阈值,分别为V20(负载率为20%,下同)、Mo10,在该阈值前后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分别以单层分散状态和明显的晶态存在.对于V2O5催化剂,其最佳催化活性出现在负载率接近单层分散饱和阈值时,与无催化状态相比,Ti(起燃温度)、Tp(最大失重率温度)以及Tf(燃尽温度)分别下降了69.1、46.0、23.0 ℃,有明显的阈值效应.而对于MoO3催化剂,因其自身低熔点性而表现出良好的表面迁移能力,再加上α-MoO3晶体特有的层状结构,使其可释放出更多的晶格氧,随着负载率的增加,该催化剂催化氧化碳烟活性持续增加,并且未观察到明显的阈值效应.研究显示,在相同负载率下,MoO3催化剂催化氧化碳烟活性均高于V2O5催化剂.   相似文献   
239.
316国道沿线大气降尘黑碳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光反射法对316国道沿线大气降尘中黑碳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降尘黑碳的污染水平和空间变化特征。同时,结合黑碳/有机碳(BC/OC)和焦炭/烟炱(char/soot)比值法来解析降尘黑碳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公路段降尘中黑碳含量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变化范围为5.16~35.22 mg/g,平均值为11.46 mg/g,总体污染较为严重。黑碳、焦炭和烟炱含量的高值一般出现在钢铁厂或冶炼厂附近,可能受工业燃煤排放的影响较大。降尘中BC/OC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23~0.63,平均值为0.44,反映了不同地区有机碳来源的不同以及黑碳来源的复杂性。char/soot比值变化较大,平均值为0.90,说明降尘中烟炱组分在黑碳含量中所占比例要稍高于焦炭,也反映出公路沿线机动车排放对降尘黑碳的重要贡献。不同碳组分(有机碳、黑碳、焦炭和烟炱)之间都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指示了其来源的相似性。316国道沿线公路段大气降尘中黑碳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排放,局部地区(如工矿企业周边)受工业排放的影响较大,还有部分采样点可能受居民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0.
为研究L型挡烟垂壁的最佳挡烟效果,采用FDS模拟了20种工况,对L型挡烟垂壁的两个关键参数,即挡烟垂壁的下部延伸长度和排烟口到挡烟垂壁之间的距离进行研究。在不增加排烟量的前提下,比较不同的挡烟垂壁下部延伸长度和排烟口到挡烟垂壁之间的距离的防烟效果。由各种模式下的模拟结果可知,最佳工况为工况15,即下部延伸长度为0.9 m,排烟口到挡烟垂壁之间的距离为1.5 m,在此工况下走廊在人眼特征高度处的烟气温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对比相同条件下的传统挡烟垂壁即工况3,工况15可以减少40%的热量进入前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