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494篇
基础理论   114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31.
重点介绍了有关防污闪机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四种防污闪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分析了绝缘子从积污、湿润到闪络的详细过程,并通过附盐密度法绘制了盐密与闪络电压的关系,为防污闪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2.
为了更安全地建造地下盐穴储气库,采用Hoek-Brown(H-B),Mohr-Coulomb(M-C)及Drucker-Prager(D-P)3种强度准则,推导了在内压作用下盐穴的塑性区应力解及塑性半径,讨论了各准则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规律及各准则参数的估计方法。分别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塑性半径对H-B准则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H-B准则受岩性、造腔等因素影响时,微小内压的波动使得塑性半径的变化更剧烈,岩体质量较差时更显著。盐穴塑性应力与M-C,D-P相比偏小,更接近实际工程状况。围岩塑性半径受H-B准则参数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GSI,mi,σci,D。各参数的互相关性对结果影响不大。其中,H-B准则参数GSI,mi,σci的增大会使塑性半径减小,参数D的增大使得塑性区半径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合理选择盐穴储库硐室的力学模型及优化参数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采用铝盐浸渍法制备改性活性炭。研究了铝盐种类、浸渍液浓度和不同吸附条件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 1 mol/L Al_2(SO_4)_3浸渍法制得的改性PAC吸附效果最好,Cr(Ⅵ)的吸附量由0. 75 mg/g提高到4. 86 mg/g。当温度为30℃时,Al-PAC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0. 2 g(每100m L),p H为4,吸附时间30 min,溶液中Cr(Ⅵ)浓度由10 mg/L降至0. 45 mg/L以下,低于排放限值。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过程为以离子交换为主要机制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4.
盐岩储库建腔期事故发生的频度甚至高于运营期,如何对建腔期储库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已成为储库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建立了盐岩储库建腔期地下系统故障树模型和多层次、多指标安全评价体系,并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构建了各评价指标的评分模型。结合工程实际,用模糊灰关联分析法对金坛某储气库进行了安全评价,得出等级为IV级稳定。为了进一步确保建腔期储库的安全性,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基本事件失效概率可能性分布函数,通过计算各最小割集所代表的故障模式与顶上事件的灰色关联度,得出腔体埋深过浅、人为操作不当、夹层垮塌、顶板预留岩层厚度过薄、内管临界流速小于卤水流速、自激振动和动力失稳等是可能导致金坛某储气库建腔期事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外源钙对缓解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盐胁迫的主要生理机制,采用盆栽法探究在0、100、200 mmol/L的NaCl胁迫下,分别添加5、10、15和20 mmol/L的Ca(NO32对沙拐枣同化枝中w(脯氨酸)、丙二醛含量、w(可溶性蛋白)、w(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Ca(NO32使沙拐枣同化枝内w(脯氨酸)、丙二醛含量、w(可溶性蛋白)以及w(可溶性糖)增加,即Ca(NO32对沙拐枣的生长造成了胁迫.对w(脯氨酸)、丙二醛含量、w(可溶性蛋白)、w(可溶性糖)来说,NaCl和Ca(NO32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与对照相比,在c(NaCl)分别为100、200 mmol/L,添加c[Ca(NO32]为10、20 mmol/L时,w(脯氨酸)显著增加,分别达到最大值(736.7、1 086.3 μg/g);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37.8%和40.5%,w(可溶性蛋白)以及w(可溶性糖)均增加.总之,适宜浓度的钙盐通过增加渗透物质w(脯氨酸)、w(可溶性蛋白)及w(可溶性糖),降低丙二醛的含量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沙拐枣幼苗产生的伤害,当c(NaCl)/c[Ca(NO32]为10:1时,缓解作用最佳,并且钙盐对沙拐枣盐胁迫的缓解属于抗性诱导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6.
降解蒽嗜盐菌AD-3的筛选、降解特性及加氧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蒽是典型的多环芳烃类环境污染物,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其在高盐环境下的生物降解备受关注.本研究从某石油污染的高盐土壤中成功筛选出了1株高效降解蒽的菌株,经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并命名该菌株为Martelella sp.AD-3.该菌株在0.1%~10%的盐度和6.0~10.0的pH范围内,均能够降解蒽.其生长和降解蒽的优化条件是:蒽初始浓度25 mg·L-1、温度30℃、pH值9.0和盐度3%,在优化条件下培养6 d,蒽的降解率可达到94.6%.根据已报道的双加氧酶α亚基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获得双加氧酶基因的部分序列307 bp(GenBank:JF823991.1),与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NCE312(AF295033)菌株萘双加氧酶大亚基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  相似文献   
37.
焚烧飞灰熔融过程重金属迁移特性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东  李彦龙  王雷  王建平  可欣 《环境科学》2007,28(12):2873-2876
通过中试试验研究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重金属Cd、Pb、Zn、Cu、Cr和Ni的迁移特性,着重研究重金属在熔渣中的固化效果,考察了温度(1 290℃、1 320℃、1 360 ℃)、助熔剂(10 %的玻璃粉)、冷却方式(水冷、空冷)对重金属固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提高使Pb、Zn、Cu、Cr和Ni的固定率都有一定的提高;加入10%的玻璃粉使各种重金属的固定率都有显著提高,只有Zn例外;对Zn、Cu、Cr和Ni,空气冷却方式下的重金属固定率比水冷方式下的高.  相似文献   
38.
一株嗜盐聚磷菌的筛选及除磷性能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培玉  孙梦  张晨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368-2373
从运行稳定的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污泥中富集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嗜盐聚磷菌qdp05,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后,鉴定该菌株qdp05为肠杆菌属.当碳源为乙酸钠,盐度为2%的条件下,好氧条件下培养48h后,qdp05对磷的最终去除率为87.8%.在厌氧好氧连续培养过程,qdp05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39.
目前,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为达到北美最严格的磷出水浓度限值(季节平均值,总磷:50mg/L),需要设计一种区域性水体改造设备(WRF).该设备同时要求达到总氮为10mg/L、氨氮为0.25mg/L的浓度限值.该设备采用强化型初级处理装置,后部连接1个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其中设有金属盐,用于去除磷.金属盐可以完全消除来自于颗粒处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40.
The nitrogen (N) biological cycle of the Suaeda salsa marsh eco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was studied during 2008 to 2009.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N had significant seasonal fluctuation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The N/P ratio (15.73±1.77) of S. salsa was less than 16, indicating that plant growth was limited by both N and P. The N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S. salsa was very low (0.007), while the N utilization and cycle coefficients were high (0.824 and 0.331, respectively). The N turnover among compartments of S. salsa marsh showed that N uptake from aboveground parts and roots were 2.539 and 0.622 g/m2, respectively. The N translocation from aboveground parts to roots and from roots to soil were 2.042 and 0.076 g/m2, respectively. The N translocation from aboveground living bodies to litter was 0.497 g/m2, the annual N return from litter to soil was far less than 0.368 g/m2, and the net N mineralization in topsoil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as 0.033 g/m2. N was an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in S. salsa marsh, and the ecosystem was classified as unstable and vulnerable. S. salsa was seemingly well adapted to the low-nutrient status and vulnerable habitat, and the nutrient enrichment due to N import from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would be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S. salsa marsh. Excessive nutrient loading might favor invasive species and induce severe long-term degradation of the ecosystem if human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not taken. The N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determined in our study might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