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48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31.
在当前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背景下,产业有序转移必须以有利于或者加强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环境规制差异造成了不同经济地域之间污染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调整,强化了高污染产业进行生产区位选择的动机,以规避来自政府的环境监管。环境治理成本的不同是高污染企业区际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企业环境寻求策略推动了污染密集型生产由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向环境规制松弛地区的转移。企业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区际转移受到环境要素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的明显影响,这些环境要素产品与区际环境规制差异、企业市场内部化战略以及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密切关联。借鉴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可以明晰企业环境寻求策略下污染密集型生产转移的内在机制。一方面,环境成本差异决定了非环境友好产品生产转移的意愿,高强度的环境规制使得企业生产的边际环境治理成本和平均环境治理成本提高,污染密集型生产外迁的动力加强,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对环境规制强度更加敏感。污染密集型生产承接地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形成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力对冲,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另一方面,合理的区际环境政策差异能在产业有序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设定区际环境规制级差与碳信征信系统建设,加强分类监管与行业节能减排,建立拟承接生产项目的效率筛选机制,提高区域市场开放程度、降低产业优惠政策所形成隐性市场保护等环境监管手段是保证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承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2.
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暨PACE 2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7年8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PACE 20周年大会就"水资源水环境政策"和"环境社会治理"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政府治理是中国水资源水环境治理的主导模式,但目前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政府治理仍面临政策不规范、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实质性的问题,要积极促进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环境社会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短板,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需要社会上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政策制定、监督与执行过程,更需要社会各行为主体的自觉自主行动,促进环境行为改善,化解由环境引起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33.
论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河长制是联动中央和地方政府乃至全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对接口,有助于地方率先转变政府职能、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共治体系,树立样本.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回顾了河长制在太湖流域乃至江苏地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河长制在云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的创新实践;归纳了河长制发展演变特点,揭示了其面临的职责非法定、权责不对等、协同机制失灵、考核欠科学等待解难题,并从环境治理体系改革顶层设计角度,在法律制定、考核机制和公众参与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全面推进河长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当前,环保市场呈现推动PPP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趋势,在市场秩序、税收政策、绿色金融和技术研发等几个方面,环保企业面临着一些障碍和共性问题。本文回顾了我国环境保护市场化改革历程,系统分析了推进市场化的难点,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包括完善第三方治理运作机制、完善环境治理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  相似文献   
35.
环保CSO如何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大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祺  王华  胡诗沫 《环境保护》2013,41(5):74-77
环保CSO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公民社会组织。目前,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环保CSO缺位。这种状况导致我国现有国际环境合作体制与全球环境治理结构脱节。通过研究国际环保CSO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国内环境治理的机理和路径,对建构起一套包括国际、国内环保CSO在内的应对全球和国内环境问题的有效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环保CSO(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  相似文献   
36.
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要把握好三个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释放地方政府和企业治理内在动力着手,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城乡环境治理,打造工业和城镇精细管理的同时,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公平发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变政府主导为多元参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7.
全球治理不仅意味着国家机构、政府间合作等正式的制度和组织制定和维持管理世界秩序的规则和规范,而且意味着从多国公司、跨国社会运动到众多的非政府组织的所有其他组织和压力团体都追求对跨国规则和权威体系产生影响的目标和对象。随着环境问题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家主权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环境危机中的局限性凸显,国际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国际环保NGO)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行为体。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环保NGO发展现状和作用基础上,探讨如何形成有效机制体制,促使环保NGO有效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正确认识和规范引进,充分发挥国际NGO的积极作用;第二,正确引导,积极培育,发挥国内NGO在社会经济中的第三部门作用。  相似文献   
38.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6):114-F0004
2012年8月24—25日。由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国研所)举办的“中国与全球环境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环境保护部国际司、政研中心、对外合作中心、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美国环保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等十多家单位约60名中国政府官员和华人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9.
徐庆华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中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与国际环境问题治理潮流存在矛盾。中国应按照本国国情并依据我国自己的节奏和规划来认识和处理全球环境治理问题。夏光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环境治理重点,是增强环境保护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环保机构职能多、  相似文献   
40.
10月24日,辽宁省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在沈阳召开。会议传达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总结了近年来全省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实施"蓝天工程"为重点,安排部署了今后工作。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省长谭作钧作工作报告,副省长赵化明出席会议。近年来,辽宁省以保障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宗旨,以辽河治理和污染减排为重点,启动和实施了碧水、青山和蓝天3项环境治理工程,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陈政高在讲话中指出,"碧水工程"主要是辽河流域治理,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今年年底将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