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5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1856篇
安全科学   195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3032篇
基础理论   477篇
污染及防治   834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泥中分离到1株产表面活性剂的细菌,经镜检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接种培养96h后,培养液可以使汽油层的乳化率达到100%;产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H4NO3,最大的排油直径均超过100mm;在偏碱性(pH 8 ̄9)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培养液的排油活性明显优于中性及酸性条件;盐离子浓度较高时能够生长并且大量产表面活性物质;通气量对培养液的表面活性有较大影响,摇瓶培养比通气培养更有利于保持培养液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62.
进水氨氮浓度不变,低DO下启动并运行了短程硝化试验,考察了反应器内的氨氮氧化和亚硝酸盐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氨氮几乎全部被氧化,污泥浓度从4500mg/L下降到870mg/L,此时亚硝酸盐的积累率为55%,说明只控制DO的浓度很难实现高的积累率,同时受到温度和污泥龄等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3.
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SiO2-TiO2纳米管,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考察了该纳米管的结构形态,并用X-射线衍射考察其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管是锐钛晶型,其两端开口,具有多层管壁;管径为8nm左右,管壁厚1~2nm。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实验表明:SiO2-TiO2纳米管光催化速率比TiO2纳米管高出10%。这可能是因为Si元素的存在增大了钛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同时SiO2的存在能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  相似文献   
64.
运用生物循环理论建立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污泥法为主流工艺的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着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缺点,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要示是不完善的。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是按照食物链代谢规律,运有生物循环理论,设计成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3个处理单元。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人良料在第1单元被套氧微生物消化降解成CO2,H2O,NH^ 4,CH^-4等,除CH4作为生物能源可回收利用外,其它物质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在第2单元藻类等多种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植物细胞,并释放氧气,在第1单元和第2单元增殖的细胞和藻类成为水生动物的食料,在第3单元被浮游动物和鱼类捕食,转化成动物蛋白,污水中的有机物在3个单元组成的生态净化系统中,被多样生物逐级利用,最终转化成植物细胞和动物蛋白,使污水得到净化,达到三级处理水平,不产生二次污 ,是一种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在国外被誉为21世纪的新科技。该污水净化系统,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进行工艺设计,通过生态平衡自我调控,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等优点,适合我国国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适有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65.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好氧生物氧化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器内 DO浓度、C/N比、污泥负荷的条件下 ,观察到较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 ,可使硝化、反硝化速率都得以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6.
粉煤灰是煤炭燃烧后的灰渣,它是一种排放量大、污染环境的废弃固体物,如果加以综合利用,可以变废为宝,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其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7.
SBBR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采用塑料鲍尔环填料,在有氧情况下用于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该反应器能很好地创造缺氧微环境,载体生物膜具有吸附储碳能力,出现了良好的同步硝化和反硝化现象.反应器中溶解氧浓度在较大的范围内(0.8~4.0 mg·L-1)能有效地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当溶解氧浓度大于4.0 mg·L-1后,TN容积去除率大幅下降,出水TN大幅上升.增加载体生物膜厚度有利于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进水浓度基本不影响脱氮的效率,但出水TN随进水浓度增加而升高,建议原水浓度高时可增加后续脱氮处理或减少进水量来满足出水要求.优化运行方法和参数后,SBBR连续运行的TN去除率可稳定在74%~82%.  相似文献   
68.
金矿开采活动引起汞在黑水生态系统中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9.
载银活性碳纤维对大肠杆菌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为对象,通过细菌吸附实验研究了载银活性碳纤维(ACF(Ag))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细菌分布形态的观察和细菌数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易分布于ACF(Ag)表面的沟槽处;ACF(Ag)吸附的细菌数量随银含量、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细菌吸附量还与ACF(Ag)表面银颗粒的大小有关.对吸附细菌的动力学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0.
微氧强化硫酸盐还原-反硝化脱硫(SR-DSR)工艺因具有同步处理废水中COD、NO~-_3、SO■生成S~0且运行成本低、流程短的优势而受到关注.但因不同曝气方式而在反应器中形成的不同微氧区的位置对反应器运行效能、S~0转化率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5 mL·min~(-1)·L~(-1)曝气速率、10.4 mmol·L~(-1)硫酸钠、31 mmol·L~(-1)乳酸钠和8 mmol·L~(-1)硝酸钾连续运行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对比研究了回流槽中(底部)曝气(微氧区位于反应器下部)和反应区上部曝气(微氧区分别位于反应器上部和下部但DO更低)运行稳定后,反应器的运行效能、S~0转化率和功能微生物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上部曝气时乳酸盐去除率为100%,出水中乙酸盐浓度为9.1 mmol·L~(-1),丙酸盐浓度为3.7 mmol·L~(-1),NO~-_3去除率为100%,出水中NO~-_2浓度为0.35 mmol·L~(-1),SO■去除率为84%,出水中S~(2-)浓度为2.6 mmol·L~(-1),S~0转化率为59%.与底部曝气相比,上部曝气时出水中乙酸盐和丙酸盐浓度分别升高2.2和1.9 mmol·L~(-1),NO~-_2浓度下降0.15 mmol·L~(-1),S~(2-)浓度降低0.5 mmol·L~(-1),SO■去除率和S~0转化率分别下降6%和1%.上部曝气时,反应器下部和上部均存在相对减弱的微氧环境,使得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菌(SRB)Desulfomicrobium和Desulfobulbus的总丰度分别增加9%和5%,硫氧化反硝化菌(soNRB)Halothiobacillaceae和Sulfurovum的丰度均减小3.1%,异养反硝化菌(hNRB)Comamonas的丰度升高0.2%,互营菌Synergistaceae的丰度减少37%.其中,反应器下部的SRB和soNRB总丰度分别升高28%和3%,为SO■还原和S~0转化提供了充分条件,而反应器上部的微氧环境又减弱了SO■还原过程,从而降低了反应器出水中的S~(2-).因此,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反应器上部曝气的方式创造微氧环境,既可以保证较高的S~0转化率,又可以减少出水中S~(2-)和NO~-_2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