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5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1450篇
安全科学   628篇
废物处理   246篇
环保管理   246篇
综合类   3210篇
基础理论   641篇
污染及防治   809篇
评价与监测   30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公共车辆的运营优化调度能够很好的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保证多方面的利益。对乘客高峰期快线公共车辆的调度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了三元组α/β/γ方法对问题进行了描述,将乘客高峰期快线车辆的调度描述为一类以最小化制造期和平均等待时间为目标,具有先入先出原则和机器适用限制的流水车间动态调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接着,运用模拟植物生长算法进行了算法设计;最后,用实际数据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证明该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及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92.
膜生物反应器中EPS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活性污泥为对象,以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的提取量作为污泥中附着性胞外聚合物(B-EPS)提取总量的衡量指标,研究了加热法、超声法、NaOH+甲醛法、高速离心法、蒸汽法、硫酸法等6种不同方法对B-EPS提取的最优条件;并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对B-EPS提取总量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B-EPS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高速离心提取法、蒸汽提取法、硫酸提取法对B-EPS的提取总量较低;NaOH+甲醛法对B-EPS的提取总量虽然较高,但易导致测定出现误差,且抽滤时有结晶,影响操作;加热法对B-EPS提取效果较好,对细胞破坏程度小,且操作过程简单。因此,确定加热法为B-EPS的最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吴春英 《环境化学》2013,(9):1674-1679
采用模拟生活污水,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对10种典型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反应器对不同目标物PPCPs的去除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MBR和SBR对甲氧苄氨嘧啶(TRM)和红霉素(ERY)的去除无明显差别;苏必利(SLP)和卡马西平(CBZ)在两反应器中均不能得到有效去除;但对于其他目标物,尤其是咖啡因(CAF)、酮洛芬(KTP)、避蚊胺(DEET),MBR的去除率明显高于SBR.总体上,MBR在出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4.
李仁勇  王维 《环境化学》2013,(9):1821-1822
近年来,由于矿泉水多采自无污染的地下水,并且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矿物质,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饮品之一.而碘离子作为人体所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具有促进和协调生物氧化、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促进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作用,因而矿泉水中碘离子常被重点关注.《GB/T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饮用  相似文献   
995.
为比较北京城区与远郊区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组成特征,2012年4月,利用Anderse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同时在2个采样点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样品采用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和上甸子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分别为(83.7±48.9)μg·m-3和(75.5±52.9)μg·m-3,NO-3、SO2-4和NH+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分别占总离子浓度的81.2%和84.2%.粒径分布显示,Mg2+和Ca2+在5.8~9.0μm的粒径范围出现峰值,Na+、NH+4、Cl-在0.43~1.1μm和4.7~9.0μm的粒径范围出现双峰,K+、NO-3和SO2-4在0.65~2.1μm的粒径范围出现峰值.后向轨迹簇分析表明,气团来自南方时,城区和上甸子二次离子浓度分别为(92.4±40.0)μg·m-3和(95.0±35.4)μg·m-3,来自其他方向时,分别为(24.0±10.8)μg·m-3和(13.3±10.6)μg·m-3.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咪唑类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Cl])对酵母细胞的增殖生长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C8mim][Cl]处理酵母细胞,研究离子液体对酵母细胞增殖和菌落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酵母细胞外液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判断膜通透性的大小和[C8mim][Cl]对细胞膜性结构的损伤。结果显示,0.1 mmol·L-1的[C8mim][Cl]延长了酵母细胞到达对数生长期的时间,在6~9 h之间对酵母细胞的增殖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1 mmol·L-1的[C8mim][Cl]使酵母细胞增殖不能到达对数生长期,对酵母细胞的增殖一直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小菌落的数量增多。当平板内[C8mim][Cl]浓度达到10 mmol·L-1时,完全抑制了菌落的形成。[C8mim][Cl]处理酵母细胞后,细胞外液中OD280、OD260的值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细胞膜等膜性结构通透性的增加是离子液体[C8mim][Cl]抑制酵母细胞增殖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The adsorption of sulfadiazine onto kaolinite clay as an alternative adsorbent was examined in aqueous solution, hnpacts of the contact time, pH, temperature, ionic strength and coexistent surfactants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ere evaluated. The p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ith adsorption being promoted at lower pH due to the cation exchange mechanism. Decreasing ionic strength in the solution was favorable for adsorp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ulfadiazine on kaolinite. Kinetic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follow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was well described by both Freundlich and Dubinin-Radushkevich (DR)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DR model,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determined by cationic exchange and weak physical forces. The thermodynamic study showed that sulfadiazine adsorption onto kaolinite was a sponta- neous and endothermic reaction.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以三辛胺(TOA)为流动载体的乳状液膜法提取对H酸的最优膜配方及工艺条件,并以实际工业废水进行验证。考察了膜相表面活性剂浓度、载体浓度、外水相pH值、乳水比、内水相浓度对水中COD值去除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3%的聚胺型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4%的TOA,质量分数10%的内水相NaOH溶液,油内比Roi为2∶1的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50 000 mg/L H酸废水,在pH值为3,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对含H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99.
离子液体-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液体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因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如蒸汽压低、不易挥发、稳定、黏度以及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调等特点,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可以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溶剂,提高了分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本文对基于离子液体的液相微萃取技术(单滴液相微萃取、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张祯  江静  邹艳敏  吴向阳 《环境化学》2012,31(12):1929-1933
分别以l-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离子液体([C8MIM][PF6])和三辛基氧化膦(TOPO)作为萃取剂与辅助萃取剂,建立了中空纤维膜辅助的两相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环境水体中水杨酸(Salicylicacid,SA)的新方法.通过对中空纤维膜种类、萃取剂、供体相体积、供体相pH、离子强度和萃取时间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较高的富集倍数(1653倍).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L-1,线性范围为0.5—1000μg.L-1.方法对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9.6%—102.4%,可应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SA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