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383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232篇
综合类   938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18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转型:企业安技人员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系统安全”型到“安全系统”型过去在国外,很多企业把安全技术人员作为工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已经普遍存在安全技术人员。这些企业中的安全技术人员负责全面组织实施安全管理,这种类型的安全工程师,我们称为“系统安全”型安全技术人员。当今的企业,生产各环节安全问题复杂多变,如果单由安全技术人员直接管理、组织并具体实施安全生产工作,就很可能越俎代庖;况且,安全技术人员也  相似文献   
62.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提高就业质量的重大举措,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5月2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广西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意见。今年4月12H,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63.
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加平  张伟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85-88,115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越来越突出,环境管理转型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所谓环境管理转型,是指环境管理思维、策略和方式的转变,是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环境管理战略进行的多角度探讨。通过综述发现,国外学者主要注重环境管理理论研究,如环境管理的模型研究和不同环境管理战略的研究,且国外学者在研究不同环境管理战略时,研究对象多为微观层面的企业组织;而我国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即从国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管理战略如何完成转型,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是环境管理战略相关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行的重要基础,在环境管理战略研究领域,本文认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环境管理的转型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的统筹、微观方面的变革,也需要从中观层面来推进,所以中观层面的环境管理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环境管理的转型不仅需要法律手段的支撑、经济手段的配置,也需要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所以关于公民环保意识层面的研究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64.
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水样,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法测定水中超痕量多氯萘,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并对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条件进行优化。试验表明:方法在0.500 ng/L~5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取样体积为1 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5 ng/L~0.01 ng/L;对实际水样进行2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平行测定6次的 RSD为2.7%~8.7%,回收率为70.2%~110%。方法适用性试验表明,水样中复杂的基质对测定无影响。  相似文献   
65.
为实现风送管道物料静电监测与控制,预防料仓静电燃爆事故,提高聚烯烃装置料仓安全水平,基于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技术,开发了双极性离子风消电器;基于离子风消电器和静电监测器,探讨了石化粉体料仓用离子风消电控制系统组成、电路、气路布局;对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系统进行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此管道粉体消静电技术,合理调节正、负侧控制电压,可有效控制管道物料荷质比稳定在±0.3 μC/kg以内,保障聚烯烃装置料仓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6.
企业视窗     
《中国安防》2020,(3):70-71
华为安防更名“机器视觉” 助力干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近期,从华为安防官微获悉,华为安防将更名为华为机器视觉。华为安防官微上提到:2039年华为智能安防发布HoloSens全新品牌,诠释全息感知的全新定位。2020年在加速进入“5G+AI”的时代背景下,以“视频+AI”为核心的华为智能安防也不再局限于“安”与“防”,我们希望可以承担更多,用“机器视觉”,助力干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67.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本文采用1989-2013年4组省际面板数据经由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估计了10个动力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水平与作用途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异质性企业集聚水平和对外开放度的综合指数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回归估计系数分别为0.575 7,0.212 5,0.136 8,0.064 4和0.018,表明技术创新、市场化改革、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企业集聚和对外开放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直接动力因素。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和异质性企业集聚通过提高前沿技术进步率和生产效率变化率以及规模报酬收益率途径,市场化改革通过提高前沿技术进步率途径,人力资本积累与对外开放通过提高前沿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报酬收益率途径,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政策实施和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负向或拖累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化能够提高前沿技术进步率,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政策能够提高规模报酬收益率,金融发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报酬收益率,这5项动力因素对促进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贡献有待提高。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尽快攻克制约生产率增长的核心技术,统筹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政策实施以及加快金融领域改革等政策建议,以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  相似文献   
68.
对BQ油田联合站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优化,由"重力沉降+核桃壳过滤+纤维球过滤"三级工艺简化为"重力沉降+双滤料过滤"两级工艺。优化后设备集成度更高,设计处理能力优化缩减20%,设备负载率提高13.5%;过滤器由12具减少至4具,设备数量减少67%;反洗周期,由12 h延长至48~72 h,降低了反洗能耗;反冲洗水量,由435 m~3/d降至120 m~3/d,减少72.4%;预计采出水处理系统能耗可由改造前的71.2×10~4 kW·h降低至63.5×10~4 kW·h。  相似文献   
69.
朱斌 《中国安防》2020,(3):18-21
一、引言中国市场经济正在经历由高速增长向平稳缓慢增长过渡的阵痛期。近年来,欧盟、美国多次对中国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2018年特朗普政府持续发力,正式打响中美贸易战,通过对中国输美货物加征惩罚性关税,并在知识产权转移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制,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国近20年的发展红利离不开WTO框架内对外贸易的优惠待遇,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促使中国进行新一轮的经济策略的改革。得益于中产阶级规模的的迅速扩大,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同时第十三轮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经济形势转好的基本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70.
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把脉二者协同效应,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在全国视野下,基于2011~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运用熵权法-Topsis评价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效应.结果 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V"型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小;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与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协同系数普遍较低,且呈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着力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特别要加大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推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农业和工业生态化发展,普及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