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9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缺氧 -好氧 ( A/ O)工艺能有效地降解 COD和 NH+4- N,COD平均去除率 >87% ,NH+4- N平均去除率 >92 % ,且产泥量少。分析了生产运行中有毒有害物质对系统的影响以及消除办法。对污水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92.
废水处理工艺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工艺由于具有可降低能耗,减少基建费用等明显的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广泛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工作,从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发生的机理及工艺控制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并简要介绍了这一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反应器溶氧不均、活性污泥絮凝颗粒中缺氯微环境的形成以及某些好氯反硝化菌和异养硝化菌的存在是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亚硝酸盐的积累现象,部分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很可能是通过亚硝酸盐途径进行的。对于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工艺控制,目前主要通过控镧碳源、活性污泥絮凝颗粒的大小、溶解氯、以及氯化还原电极电位(ORP)进行的。反应中可溶性COD(SCOD)的含量对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碳源投加方式的改变,可改善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效果。絮凝颗粒的密度,尺寸与溶解氯的水平共同影响了絮体内部缺氧微环境的形成:同时在工艺过程中,控制溶解氯水平的变化可以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对于氯化还原电极电位(ORP)控制的范围往往取决于污水的性质,同时也可结合其他一些指标(如pH、释放气体中NO浓度)作为综合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293.
水解酸化-缺氧法对采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采用GC/MS技术对水解酸化-缺氧法处理采油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降解进行的研究表明:水解酸化段和缺氧段对采油废水中碳原子为C6~C9、分子量为100~140的有机物均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其中,在水解酸化段中酮类、芳烃得到较好的降解,缺氧段中酚类和醚类化合物降解明显.水解酸化-缺氧工艺对于采油废水中的甲苯和二甲苯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94.
黄靓  郭海燕  刘小芳 《化工环保》2019,39(2):158-162
采用SBR反应器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考察了厌氧-缺氧-好氧和厌氧-缺氧运行模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增殖情况、反应器的脱氮除磷特性及胞内聚合物聚β-羟基丁酸(PHB)和糖原的合成消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2 d(288个周期)的驯化培养,SBR反应器内反硝化聚磷菌的数量约占全部聚磷菌的84.5%;厌氧-缺氧培养方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释磷速率为34.5 mg/(L·h),缺氧吸磷速率为23.0 mg/(L·h),缺氧阶段每降解1.0 mg/L的PO_4~(3-)-P需要消耗1.0 mg/L的NO_3~--N;每消耗6.3 mg/L的COD生成1 mg/g的PHB,每降解1 mol的PHB约生成0.73 mol的糖原。  相似文献   
295.
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的反硝化除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传统的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厌氧段磷的释放和COD的消耗成线性关系.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反硝化聚磷菌在聚磷菌中的比例从13.3%上升到69.4%.稳定运行的厌氧/缺氧SBR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强化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性能,缺氧结束时体系中磷浓度小于1mg/L,除磷效率大于89%.  相似文献   
296.
采用絮凝-两相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最终出水COD<250mg/L,NH3-N<10mg/L,SS<50mg/L,出水水质达到腈纶行业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97.
冯彬  刘宁立 《环境科技》2006,19(5):8-10
采用硝化与反硝化工艺进行焦化废水生物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一定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可以将500mg·L-1左右的ρ(NH3-N)降至15mg·L-1以下,COD的去除率达85%。  相似文献   
298.
厌氧──交替好氧缺氧工艺(AAA)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厌氧-交管好氧缺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在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初时,COD的去除率达37.5%,污水的BOD/COD由进水的0.492上升到出水的0.557。AAA段在AP=50%,空气阀开闭周期为60min时,可以去除765%的T-N。本文对AAA段脱氛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9.
SBR的反硝化吸磷脱氮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改变生物除磷脱氮工艺SBR(A/O/A/O)的运行参数,对其缺氧段进行研究,发现:进入缺氧段的聚磷菌体内的PHB是否充足,是缺氧吸磷现象是否明显的关键。在SBR的缺氧段也存在反硝化吸磷现象,此反应装置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可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反硝化吸磷的反硝化聚磷菌(DPB)。  相似文献   
300.
缺氧反硝化-好氧间歇试验处理印染PVA退浆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广宏  顾国维  沈阳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8):536-539,543
系统研究了投加硝态氮NO3^--N的反硝化工艺在缺氧,好氧,生物碳间歇试验中处理印染PVA退浆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按照缺氧反硝化投加硝态氮NO3^--N比缺氧水解-生物膜法对CODcr的去除率:缺氧池,好氧池均提高了30%.缺氧反硝化工艺二沉池出水经过生物碳处理后CODcr的去除率达到90%。缺氧反硝化,好氧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由缺氧水解,好氧的0.0126h^-1,0.0345h^-1,提高到0.080h^-1,0.112h^-1,NO3^--N与CODcr之比为0.20是处理印染PVA退浆废水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