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一国大计,粮为根本。这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的共识。尤其对于举国人口占据世界人口极大部分,而耕地面积却几次险涉红线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中国用不多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将近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曾经是国人的骄傲,然而多年的志得意满并未能清醒提醒国人这样一个事实:保护粮食,我们可以做的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2.
彭兴庭 《环境》2004,(10):40
据新华社报道,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而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我国水资源既患寡又患不均,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认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已刻不容缓。当然,节水型社会不是一句口号。要真正解决现在所面临的水荒困扰,不能单纯从资源道德和环境伦理的角度出发来要求全民节水。宣传攻势一旦缺乏制度跟进,只会沦为形式并被架空。节水意识和节水观念的建立,应该从明晰水资源的产权开始。  相似文献   
23.
80年代以为,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规模扩大,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北京市1981-2001年20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探讨耕地减少的原因及趋势。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等将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人多地少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保护耕地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24.
数字     
《环境教育》2011,(3):6
1.23亿亩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近日审议《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时指出,"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相似文献   
25.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长期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是中国的耕地面积到底是多少,一直是个谜,特别是在耕地面积出现几十年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居然比调查前多出了2亿多亩。论文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的耕地面积数据,从耕地总面积和不同类型的耕地面积两个维度,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耕地面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从区域尺度来看,“二调”多出的2亿多亩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几近一半,华南是唯一减少的区域;从省级尺度来看,26个省份耕地面积增加,以东北三省和新疆、内蒙古居多,京沪苏粤陕出现减少,尤以苏粤为甚;从市级和县级尺度来看,耕地增减空间集聚明显,耕地增加的地市和县市均以东北最为集中,耕地减少的地市以珠三角和长三角最为集中,耕地减少的县级单元以粤苏云三省最为集中。2)耕地的三种类型都出现增加,但旱地最多(53%)、水田最少(10%);水田和水浇地均“北增南减”;旱地的增减主要分布在北方,且增减的空间分布都非常集中,东北增加较多,黄淮海平原减少较多。耕地分布重心的持续北移,加剧了水土资源的不协调性,从而影响耕地的质量,未来中国政府在高度关注耕地数量变化的同时,更应强化耕地质量的提高与保护。  相似文献   
26.
城镇化与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土地问题研究的焦点之一。利用1990-2004年江汉平原14个县市的统计数据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城市、不同城镇化阶段以及不同城镇化速度等条件下耕地面积所呈现的变化特点,并归纳出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3种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7.
《环境教育》2007,(10):74-76
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地处莆田市郊,距市区5公里。方圆58平方公里,拥有林地面积5.1万亩,耕地面积1.2万亩,辖16个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4.1万人,外来人口3.2万  相似文献   
28.
浙江省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理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及Excel软件,在分析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8~2004年,浙江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从而造成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增大趋势。这表明此期粮食供需差距越来越大。在未来15年,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耕地和人均耕地面积降低明显,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却呈降低趋势,这依赖于耕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耕地仍严重超载,粮食安全问题仍将十分突出,形势比较严峻。据此提出降低耕地压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第一大支流香溪河流域人类活动对磷输入的影响程度,收集流域所涉及的2001~2019年的乡镇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API)模型,分析了该流域NAPI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香溪河流域2001~2019年的NAPI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尺度上,NAPI呈现东北部高于西南部的趋势,影响香溪河流域NAPI的主要乡镇为黄粮镇、峡口镇和昭君镇,占香溪河流域NAPI的63.8%;河流磷输出占NAPI的百分比为10.7%~79.5%;从NAPI结构上看,影响香溪河流域NAPI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磷肥施入量,占香溪河流域NAPI的46%~68%,次要影响因素为食物磷和磷化工及磷矿开采导致磷素释放量,分别占香溪河流域NAPI的14%~32%和16%~24%;从NAPI影响因素上看,NAPI与人口密度和耕地面积占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在小流域研究尺度上,NAPI与河流磷输出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不具有直接的响应关系.因此,香溪河流域磷素管理应优先考虑重点区域(黄粮镇、峡口镇和昭君镇),控制化肥施用量,并提高工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0.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7):I0007
乾潭镇位于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端,杭千高速公路沿镇而过。镇域面积386km^2,辖71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4.5万人。乾潭镇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土地面积3.114万hm^2,其中森林面积2.556万hm^2,耕地面积0.19万hm^2,境内集山、水、瀑、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葫芦瀑布、七里扬帆、子胥野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