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42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531篇
基础理论   336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51.
垃圾渗滤液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细胞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昌成  赵玲  尹平河  #  陆钢 《生态毒理学报》2017,12(3):327-335
垃圾渗滤液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UV-Fenton处理渗滤液,并用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评估处理过程中渗滤液原液以及渗滤液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的细胞毒性,对垃圾渗滤液中EDCs的细胞毒性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壬基酚(NP)是产生细胞毒性的主要物质,其毒性大小为DBPBPANP。在同样的氧化降解过程中显示出不同毒性变化规律,通过GC-MS分析,结果显示UV-Fenton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中间产物,这也是引起毒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也说明垃圾渗滤液细胞毒性可以通过UV-Fenton过程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52.
胡德良 《民防苑》2009,(3):37-37
一项新研究表明:在实验室里,当白血病细胞接触到一种葡萄籽提取物时,不下四分之三的白血病细胞在24小时之间内死掉,这些白血病细胞自取灭亡,非常有效,而其他细胞却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53.
为探讨重金属Cr(VI)、Pb以及Cu对沙蚕体腔细胞DNA的毒性效应,以双齿围沙蚕为受试动物,重金属按不同剂量水平,Cr(VI):10、100和200 mg·L~(-1),Pb:5、50和100 mg·L~(-1),Cu:1、10和20 mg·L~(-1),分别胁迫沙蚕24 h,以不加任何重金属离子的海水为对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其体腔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的各浓度组都能引起沙蚕体腔细胞DNA损伤,且3种重金属胁迫浓度与细胞DNA损伤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双齿围沙蚕可以作为单细胞凝胶电泳的实验材料用于重金属所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54.
运用细胞表面技术和电化学方法,构建一种非创伤性藻细胞膜电位传感系统,研究了Zn2+对大型轮藻(Nitella flexi-lis)膜电位和膜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电位和膜电阻能快速而灵敏反映过量Zn2+对藻细胞的毒性影响,响应时间均控制在30min内,响应最低摩尔浓度为0.05 mmol/L.本实验浓度范围内.低摩尔浓度(0.05 mmol/L)Zn2+引起藻细胞膜电阻增大.膜电位无明显变化;而高摩尔浓度(0.10~1.00 mmol/L)Zn2+则导致藻细胞明显去极化,膜电阻减小.而且,低浓度Zn2+对藻细胞膜电位、膜电阻的影响具有可逆性;而高浓度Zn2+对其的影响不可逆.此外,藻细胞膜电位、膜电阻与时间呈显著的直线线性关系.上述特征不仅为水中Zn2+的快速生物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为Zn2+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3):82-82
最新科学揭示:一根碳纳米管,就是一台收音机。它不仅可以接收无线电信号、播放音乐,还可以控制纳米机器人、探测爆炸物。科学家甚至想将它嵌入人体细胞,用来实现探测药物定点释放等功能。  相似文献   
56.
《环境教育》2012,(7):92-92
为什么紫外线照射容易致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紫外线照射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之间有联系,但死亡率未见增加。皮肤基底细胞癌也与紫外线照射有关,受紫外线照射后其发生率为正常对照组的1倍。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癌与DNA中形成嘧啶二聚体有关。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有正常的DNA修复系统可以清楚这种嘧啶二聚体,但在着色性干皮病病人由于缺乏切除嘧啶二聚体的修  相似文献   
57.
以自制壳聚糖小球为载体,采用吸附固定法制备固定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DHHJ),并将其用于羽毛废弃物降解。结果表明,采用3.0%(质量分数)的壳聚糖制成的壳聚糖小球的形态较好,经高压灭菌后弹性增加,呈多孔状,有很强的吸水性,有利于细菌的吸附固定和生长;在细胞稀释液中加入10%(质量分数)的壳聚糖小球,固定时间设为2d时,制得的固定化小球在发酵过程中释放的有效活菌数最多,可达7.0×106 cfu/mL;在连续10次、共计40d的序批发酵降解过程中,固定化菌的羽毛降解率和发酵液中的角蛋白酶酶活均保持在最大值的80%以上。固定化菌的发酵稳定性较强,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有效地降解羽毛,具有连续发酵潜力;固定化菌发酵降解羽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小球投加量50mg/mL,羽毛投加量25mg/mL,摇床转速130r/min,发酵5d。  相似文献   
58.
细胞内、外的生物大分子对细胞形态的变化和功能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细胞内、外基质中的生物大分子对细胞的作用,概括了生物大分子对细胞生物化学活动的三种相互作用,提出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模拟生物的大分子环境,选用模型体系对特定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让全身体温人为地升高到42.5℃,可以治疗癌症.日前静安区中心医院血液热疗中心为一位34岁的卵巢癌合并肺内转移的患者施行了这种称为"人造发烧"的疗法.据悉,该院已用此法治疗了10例中晚期各类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