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145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265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鉴于环境数据的小样本和少信息特点,将改进的灰靶模型和熵权法相结合,应用于污染状况评价.选用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烟尘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地区面积和地区降水量对排放指标进行折算得到污染指数,利用污染指数对山东省17个地市2001年至2013年的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经济和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除东营、聊城、滨州外,大部分地区十三年中在省内相对污染状况没有较大变化;仅青岛、威海、烟台等少数地区的经济和环境关系比较和谐,其他大部分地区经济和环境关系不和谐.  相似文献   
62.
有机肥在改良土壤的同时也会改变农药的环境行为. 为明确施加牛粪有机肥对灰钙土吸附阿特拉津(ATZ)的影响作用及机制,采用批平衡试验,分析其吸附动力学、热力学以及牛粪施加量、pH、离子强度等因素对ATZ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ATZ在灰钙土与施加牛粪灰钙土上的吸附均可分为快吸附、慢吸附直至平衡的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其吸附过程,施加有机肥增加了ATZ在灰钙土上的平衡时间,吸附速率受颗粒内扩散和外部液膜扩散共同控制. ②施加牛粪有机肥后,灰钙土对ATZ的吸附热力学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1/n在0.42~0.64之间,吸附属“L型”模式,低温和高温均会抑制ATZ在灰钙土上的吸附. ③pH和共存离子是影响ATZ在灰钙土上吸附的重要因素,随pH的升高,ATZ在灰钙土与施加牛粪灰钙土上的吸附量降低,这是由于碱性情况下,ATZ以阴离子存在,与带负电的灰钙土产生静电排斥作用;灰钙土施加牛粪有机肥后,共存阳离子对ATZ的吸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离子强度可能导致竞争吸附的存在,从而抑制有机离子在灰钙土上的吸附,且离子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 研究显示,土壤施加牛粪有机肥后,ATZ的吸附量增加,吸附由疏水性分配转变为多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表明施加牛粪有机肥会改变ATZ在灰钙土上的吸附行为和机制,降低ATZ在灰钙土中的迁移风险. 研究结果将为贫瘠黄土土壤改良风险和三嗪类农药的管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富硅稻壳灰对水稻吸收砷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富硅稻壳灰提高土壤溶液中Si浓度可以有效抑制水稻对As的吸收. 为了探索富硅稻壳灰对水稻吸收As的内在调控机理,于2020年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开展了大田试验. 结果表明:富硅稻壳灰的添加使土壤孔隙水中Si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866.0%,这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Si,使Si在与As的竞争吸收中占据主导作用,同时富硅稻壳灰促进了土壤铁氧化物的沉淀,使孔隙水中As浓度下降了20.3%,这一过程中由于铁氧化物的还原溶解而释放的As重新被固持. 水稻根系铁膜的形成对As的截留作用是抑制As向地上部转运的关键,富硅稻壳灰通过促进通气组织的形成来增加根系氧化能力,使水稻根表铁膜铁浓度(DCB-Fe)较对照组增加了47.3%,使根表铁膜As浓度(DCB-As)较对照组增加了41.0%. 富硅稻壳灰为水稻生长供应的足量Si,通过下调水稻根系中Si转运蛋白Lsi1和Lsi2的表达,从而限制了水稻根系对As(Ⅲ)的吸收,结果显示富硅稻壳灰使精米中无机As浓度降低了29.1%,低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限值. 该研究通过大田试验,从土壤孔隙水、水稻根表铁膜以及Si与As在水稻茎叶和稻米运输中的竞争作用三方面系统论述了低温燃烧条件下制备的富硅稻壳灰对水稻吸收As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以0.2%的施加比例施加富硅稻壳灰有效降低了水稻籽粒中无机As 含量,为As污染土壤的水稻安全生产利用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4.
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的计算,探讨了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及其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占50%左右;对比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枯水年最高,平水年次之,丰水年最低;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空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65.
某热电厂灰坝由粘聚力较小的石渣填筑,而粘聚力较小的砂粘土、砂土、砾石、碎石等筑成的土坡、大坝,边坡破坏时其破裂面近似平面,在横断面上近似直线.利用此理论,在有渗水和无渗水作用时对该灰坝外侧坝坡进行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6.
灰水对地下水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目前,我国火电厂对粉煤灰的处理普遍采用水力冲灰。灰水除少部分排入江、河、湖、海之外,大部分都以贮灰场的形式存放,均属于半闭路循环或半开放式系统,无防渗措施,使灰水任意下渗或蒸发,这种下渗就是污水返回地层的一种方式,而且数量大,面积广。据了解,目前我国平均排出粉煤灰量约为四千万吨/年,灰水比为1:2~1:  相似文献   
67.
重金属污染地表水源:中国约50%水源受到污染,上百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进入水源.地下水源:存在氟、砷、铁、锰等超标.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现在至少20%~30%的水厂需要尽快上马深度处理工艺.水管网质量低劣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不符合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  相似文献   
68.
肖衡林  徐谦 《环境工程》2012,(Z2):313-316
随着焚烧技术在垃圾处理方式中普遍采用,焚烧产生的灰渣数量也日益增加。灰渣与飞灰中有毒的重金属及有机物质会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对各类垃圾焚烧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重金属浸出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灰渣的毒性分析与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可知:为了避免灰渣二次污染应该重点控制铬、镉、铍、铅等重金属和二恶英、呋喃等有机物的污染;处置后的灰渣有害离子浸出能力降低,根据灰渣物理和工程性质,可以成为再生资源充当填充材料和混凝土与沥青路面骨料等。  相似文献   
69.
为评价贵阳市清镇塘关灰场对红枫湖水质的影响,调查研究了灰场附近水域水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粉煤灰及附近水域沉积物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灰场对红枫湖水质影响很小,但对灰坝附近的将军湾库区底泥有一定贡献; 2)后六河支流对将军湾库区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加强对该支流的排污管理; 3)受风蚀和强径流影响,灰坝粉煤灰对附近库区造成潜在危害,建议强化灰场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70.
选取我国南方生物质发电厂的灰渣为原料,经物理和化学改性制成重金属钝化剂,针对我国南方重金属Cd污染的土壤开展钝化修复研究.底灰中Cd等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其对应的飞灰,这是选择底灰作原料的重要原因.用其制备的BFA型钝化剂在水中对Cd的吸附量可达16mg/g以上.室内盆栽试验中,添加土壤干重1%的钝化剂,第一季稻米Cd含量降低80%以上,从超标2.8倍降至达标;第二季小麦籽粒Cd降低70%,从超标0.9倍降至达标.在我国南方Cd重度污染的农田中开展的原位修复试验表明,添加1%的钝化剂,稻米和小麦籽粒中Cd降低70%~90%,其中稻米Cd持续降低,2017年降低率相较2016年继续提升10%~20%,最终从超标20倍降至达标;Ni降低60%以上,且保留有益的Cu、Zn元素不受明显影响;此BFA型钝化剂还能促进作物生长,第一季稻米产量提高40%~60%,第二季仍有一定的增长效果.综合安全性考虑,我国南方生物质电厂的灰渣重金属含量很低,经过改性加工可制成安全高效的重金属钝化剂.可为钝化修复我国南方重金属污染农田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也为现阶段难以处置的灰渣提供一个重要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