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1145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92篇
综合类   1091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灾害及防治   167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环境因素对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水体中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纳米二氧化钛进入水体环境后,其存在形态可能受离子强度、pH和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进而影响其生态风险.因此,本文考察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沉降性能.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钛在水体中聚集程度与体系的pH值有关,pH值偏离颗粒的等电点时,颗粒的表面电位越高,越不容易聚集;水体离子强度的增加可促进纳米颗粒聚集,而水体中广泛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可使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增强,这与颗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和空间位阻的变化有关.通过对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溶解性有机质中所含的芳香性结构对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大于脂肪烃结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可在自然水体中迁移,不易沉降,因此,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82.
张燕军  孙有朝 《环境工程》2012,(Z2):378-380
民航运输中燃油消耗量的精确预测对能源需求的科学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民航燃油消耗量历史数据少的特点,通过灰色系统建模、关联度分析以及残差辨识,建立了民航燃油消耗量的灰色预测模型,以均方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两项评级指标,将预测结果与精度检验等级的对比分析表明灰色预测民航燃油消耗量的拟合精度高,预测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8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84.
描述了腐蚀对储罐的影响,并使用贝叶斯判别预测方法对储罐腐蚀状况进行了预测,合理确定了储罐清罐周期。  相似文献   
985.
TRIZ理论简介 TRIZ全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也称“萃智”。其是涎生于前苏联的创新理论,该理论依据如下三条重要原理:  相似文献   
986.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其英文说法是TheoryofInventive ProblemSolving,TIPS),可理解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也有人缩写为TIPS。  相似文献   
987.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今,无论在政界、企业界,还是在学术界,都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循环经济。为此,本文就循环经济的理论渊源给予一定的探讨。生态学理论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E.Haeckel初次给生态学创立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有机体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生态学被认为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988.
环境法学研究过程中的"泛道德化"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与环境法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环境法理论建构中所依托的各种道德理论本身也难以保证长久的科学性,故以道德分析为环境法逻辑起点产生的"创新性"理论在诞生之时就可能"先天不足"。因而有必要从法律实证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避免以道德诉求作为分析起点,在明确环境法价值、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坚持法律工程研究的进路,从"环境损害"这一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入手,运用法律规划理论,对预期社会效用的实现进行理论体系建构,进而为环境法目的的实现路径作出可操作性论证。  相似文献   
989.
《环境影响评价》2015,(1):63-63
作者:陈凯麒 王东胜 麦方代 沈毅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书号:978-7-5111-1739-7 定价:180.00元出版日期:2014年6月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建设、运行、实施过程中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环境产生持久性、累积性和无法准确预测的环境影响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价,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为完善环境管理和项目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0.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4):500-500
《资源开发与市场》(国内刊号:CN51-1448/N,国际刊号:ISSN 1005-8141,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是四川省科技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份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多个学科。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主的科学理论研究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