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41.
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3年9月在大辽河口水域进行水质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感潮河段、口门至口外的海域,N、P营养盐的含量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N营养盐保守性较好,其分布主要受海水和河水的混合产生的物理稀释的影响;相比之下,PO4-P由于其缓冲特征,保守性较差.根据调查区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结果,在辽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和靠近辽东湾东岸的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和中等营养水平,在远离海岸的海域,水体呈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2.
辽东湾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5年7~9月份辽东湾浮游植物的调查数据为主,结合以往的调查数据对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分布特征、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个体数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海区,而其生物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却明显低于西部和东南部海区,说明该海区水体、生态环境、生物群落不如西部和东南部海区稳定、成熟.浮游植物多样性主要受水温、盐度、COD、生物量、物种数等环境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43.
辽东湾西北部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调查及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东湾西北部海域2013年9月和2014年5月春、秋两季常规水质调查数据,分析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的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西北部海域的污染呈现离岸递减的分布特征,该海域的污染属于陆源污染,控制陆域污染物的入海将有效控制该海域的环境质量。该海域的春季一类、二类有机污染指数均大于1,部分站位三类有机污染指数大于1,春季的有机污染程度要重于秋季,并且秋季污染指数及污染物与离岸距离呈线性负相关,具有更加规律的离岸分布特征。该海域各海洋功能区的富营养化指数均大于1,具有轻度富营养化的趋势。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特征污染物为无机氮,有机物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为COD。  相似文献   
44.
在对2014年8月辽东湾潮间带10个断面采集的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分析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运用群落聚类、MDS排序和ABC曲线分析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分布原因。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85种,其中软体动物门50种;节肢动物门20种;环节动物门8种;腔肠动物门2种;棘皮动物门1种;其他动物4种。平均栖息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21.07个/m2和62.47 g/m2。数据分析显示,辽东湾潮间带各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其群落特征分布主要受底质、生境、季节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临港石化产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以2014-2018年辽东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环境灾害学理论体系与数理统计法构建了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ArcGIS空间矢量叠加分析技术,开展了辽东湾近岸海域环境风险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近岸海域环境风险承载能力整体较为脆弱,从远海至近岸海域环...  相似文献   
46.
辽东湾沿岸贝类和环境中的粪大肠菌和细菌总数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辽东湾沿岸海域几种主要经济贝类体内及其生存环境中的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贝类中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53.8%;表层海水中超标率为46.2%;表层沉积物中超标率为12.5%。各种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检出结果也表明,该沿岸海域环境和贝类受到了一定的有机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47.
辽东湾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评价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曲丽梅  姚德  丛丕福 《环境科学》2006,27(2):263-267
根据2002-06~2002-09之间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阐述了辽东湾海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氨氮NH4+-N、硝酸态氮NO3--N和亚硝酸态氮NO2--N、磷酸盐PO43--P和pH及盐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对海域进行了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氮磷营养盐随月份和空间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近岸海域受径流影响较大,海区中间则是海洋生物化学过程影响较大.N/P值从6月初的52.5上升到7月初的60.6,在9月初又降到39左右,都远大于Redfield值16.氮磷营养盐和pH及盐度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如在6月NO2--N和pH的相关系数高达0.93.4个航次中辽东湾总氮值为212.0μg/L,磷酸盐值为10.1μg/L,N/P(原子比)为50.77,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辽东湾在调查期间为磷限制中度营养盐区.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法测定了辽东湾3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及As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同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辽东湾海域进行了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相关性及主因子分析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Zn、Cu、Pb、Cr、Cd、As和Hg可能具有同一污染源;(2)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A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9、18.81、20.55、0.35、34.15、52.94、5.84 mg/kg;(3)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 > Hg > Cu > Pb > Zn > As > Cr;(4)单个重金属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 > Cd > As > Cu > Pb > Cr > Zn,研究海域除锦州湾13号站位附近具有很高的生态风险外,其他海域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或中等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49.
辽东湾海域冬季冰期较长,近几年冰情比较严重,给海上油气生产作业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对辽东湾海域历年的冬季气象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研究和探讨不同天气情况下海上油气田人员在冬季发生事故时的逃生方式,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0.
通过现场采集辽东湾双台子河口翅碱蓬(Suaeda salsa)光谱数据,收集标准样方(1 m×1 m)的翅碱蓬生物量(Biomass),建立相关植被指数与翅碱蓬生物量的遥感反演回归算法,发现辽宁双台子河口湿地翅碱蓬生物量与植被指数PVI、SAVI和MSAVI的相关系数R2较高,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6、0.698和0.679。同时,利用得到的估算模型,结合1990—2005年的双台子河口的TM影像数据,反演该区域翅碱蓬分布面积和生物量。结果发现:辽东湾双台子河口湿地翅碱蓬面积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通过植被指数(NDVI、RVI、PVI和MSAVI)和生物量的算法反演,发现翅碱蓬生物量曲线与分布面积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