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总结了乌鲁木齐市冬季逆温的形成及其特点,着重分析逆温强度等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相关关系,最终得出线性方程,并做出线性拟合图。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2016年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和地面观测数据,研究广州地区灰霾过程和清洁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灰霾过程中,270m高度以下风速随高度递减,270m高度以上的风速随高度递增,2000m以下的风速增率小于2000m以上的风速增率,盛行风向随高度的增加呈顺时针旋转,510m高度以下风速基本小于3.0m/s,其中08:00至20:00,390m高度以下风速小于2.0m/s;清洁过程中510~1590m和2790~3000m存在风速大于5.0m/s的高值中心,1830m高度以下,清洁过程各层的平均风速明显高于灰霾过程;(2)贴地逆温与能见度总体上呈负相关,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7和0.455,而当贴地逆温和低空逆温同时存在时,其相关性更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和0.601,说明多层逆温的存在更容易出现灰霾天气.灰霾过程中,低空逆温与能见度和PM2.5的相关不明显,而清洁过程中,低空逆温的出现主要与冷空气南下有关,其与能见度呈正相关(0.217),和PM2.5浓度呈负相关(-0.64),低空逆温不利于灰霾天气形成;(3)灰霾过程中,贴地逆温出现频率为60.68%,平均逆温强度为1.38℃/100m,平均逆温厚度为153.20m,明显高于清洁过程;清洁过程中,低空逆温逆温强度、厚度和出现频率分别为0.27℃/100m、691.07m和64.61%,明显高于灰霾过程.(4)清洁过程的混合层高度明显高于灰霾过程,清洁过程的日均混合层高度(958.92m)是灰霾过程(398.03m)的2.4倍.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4年铜川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常规气象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4年铜川市AQI与首要污染物的时间分布,并探讨典型重污染时段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夏季AQI小于全年均值,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秋冬AQI较高,首要污染物以PM为主。2月的环流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500 hpa位势高度与AQI的变2.5化存在一定相关性,高空条件是2月持续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春节和元宵节期间AQI均达到重度污染等级,对此间出现的连续性空气重度污染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在高空稳定的平直纬向西风,配合地面的弱低压这一天气形势下,相对稳定的大气层结和持续较强逆温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进而堆积,是持续数日重度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夜间贴地逆温分布预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子就 《环境科学》1990,11(1):18-23
本文通过对夜间逆温分布试验数据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晴朗夜间贴地逆温分布预测模式,以及风速、相对湿度、地面温差三项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模式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程度优于其他模式,新的预测方法可以满足大气环境评价和空气污染潜势预报的要求,能够替代夜间低空探空试验。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主城区秋冬季逆温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9—11月利用RPG-HATPRO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对重庆主城区大气进行连续探测,统计了大气逆温情况,并对典型重污染天气下大气逆温与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逆温出现的频率为63.3%,基本为接地逆温类型,逆温层厚度为953 m,逆温强度为0.3℃/hm;逆温的存在为气溶胶的积聚和凝聚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云南早期温度层结探空实测资料对山区逆温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季逆温出现频率高,山区逆温维持时间长,逆温主要发生在低层。并对同一区域内代表不同下垫面的山区与河谷同期探空资料作了逆温层结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和探空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全国PM2.5浓度数据,针对2015年3月7~11日一次冷空气南下的锋面天气过程中,我国华北、华东地区出现的大范围空气污染,开展了高空各层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本次过程中污染区域由北至南6个城市(北京、章丘、郑州、南阳、武汉、长沙)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垂直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前期(3月7~8日)中高纬度500hPa平直的纬向环流和地面均压场,为污染天气的发生和维持以及空气污染物的集聚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场.污染中期(3月8~10日)冷空气南下,地面冷高压向华东地区移动,重污染区域随冷高压前部的弱低压场或均压场由北向南移动.伴随着天气系统移动,六个地面观测站的边界层特征在时空上表现出相似性,由北向南各站在污染期间先后出现多层逆温,风速较小,逆温层下相对湿度较大.此次多层逆温的形成是由于夜间近地面辐射冷却、冷锋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锋面逆温以及边界层以上的下沉运动造成的.本研究揭示了在天气系统移动中,位于天气系统相同部位站点的边界层结构具有共同的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成都冬季典型辐射逆温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测温声雷达的探测结果,借助同期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成都平原典型辐射逆温的生消演变规律,指出了其主要特征。这些结果对气候资源利用、污染气象条件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烧麦秆与大气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心  高红 《四川环境》1997,16(4):35-38
本文就近3年来成都市周围烧麦杆,油菜秆所引起的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及建议,由于成都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周围农村中不再用麦秆和油菜秆作为燃料而全部焚烧作肥料还田,同时由于3月多发生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逆温现象及城市热岛效应,造成我市环境空气的严重污染,建议从立法、宣传及爱护资源等方面来改善人们的刑法陋习和加强对成都市大气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就乌鲁木齐-奎屯高等级公路沿线的污染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研究道路二侧汽车尾气污染提供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