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的相态分析既是研究自然环境中的迁移和生态效应的指标 ,也是指示寻找大型隐伏矿床如、金、汞、砷、锑等矿的手段。为了进一步探讨颗粒物中相态提取的技术和方法 ,在优化干扰物分离条件下 ,采用七步法提取了几种不同粒径硫酸废渣中的相态 ,比较了废渣研磨前、后各相态的异同。  相似文献   
72.
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在自然淋滤过程中铊的迁移与释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重点研究了自然淋滤过程中广东某大型硫酸厂含黄铁矿冶炼废渣(沉灰渣)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Tl向周围环境的迁移释放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然淋滤作用下,沉灰渣中Tl污染物的迁移释放能力很强;沉灰渣中Tl的赋存形态是控制其迁移释放能力大小的内在因素和首要因素,而淋滤液pH和沉灰渣矿物组成是控制沉灰渣中Tl迁移释放能力大小的外在因素和次要因素.不同结合形式的Tl在沉灰渣中的迁移释放能力明显不同,释放强弱顺序为:酸可交换方式吸附在废渣中的Tl>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Tl>硫化物和硅酸盐矿物结合态的Tl.   相似文献   
73.
大气铊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4.
随着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地表水的(Tl)污染问题已经对饮用水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改性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小试方法对"沸石吸附-混凝沉淀"工艺除Tl可行性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经壳聚糖改性后的沸石表面孔道增多,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其吸附交换能力的提高.延长吸附时间和增加投加量,有利于去除效果的改善。对于Tl浓度不超过0.25μg/L的微污染原水,采用预先吸附10 min后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可满足标准限值要求。改性沸石的吸附速度明显快于天然沸石。相对于单纯的混凝沉淀工艺而言,p H对"沸石吸附-混凝沉淀"工艺的影响更大。沸石除Tl最佳p H范围为8~9.5。综合考虑除Tl效果和对混凝沉淀的影响,改性沸石投加量宜控制在100~300 mg/L范围内。投加沸石对混凝除浊影响不大,低投加量下可以提高TOC去除率。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检出限 (3 σ)为 0 5mg 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2 0 % ,回收率在92 %~ 1 0 6 %范围 ,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7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废水中,并对测定波长、介质及其酸度、共存元素干扰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条件优化,使该方法在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22μg/L,该方法对标准样品测定的结果在保证值范围内,4份废水样7次测定结果的RSD为0.2%~0.8%,实际废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0%~100%。  相似文献   
77.
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仪器的最佳分析条件为: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分别为700和1 600℃,进样量为40μL,基体改进剂为0.5%的钯与硝酸镁。直接进样、MIBK萃取法和铁沉淀富集3种前处理方法对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76,0.07和0.02μg/L;分别测定5,0.5和0.1μg/L含水样,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6.1%和8.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91%和88%,即3种样品前处理方式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环境水样中均具有较好的测定效果。直接进样法适用于浓度较高的水样,MIBK萃取法和铁沉淀法则适用于较清洁水样。  相似文献   
78.
河流型铊污染的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河流发生的浓度异常事件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事件从发现到完成应急监测的全过程。本次污染被发现是分析技术发展的结果。通过应急监测,锁定了环境污染范围,并确定了排放的主要污染企业。根据应急监测结果,铅锌冶炼、钢铁等行业是减排的责任主体。论文还对如何优化环境监测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采用分级提取法,考察了某典型排放源周边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的形态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探讨了大气颗粒物中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PM_(10)还是PM_(2.5)中均是以分布在可氧化态为主,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源,其中PM_(10)中的主要来自焙烧渣扬尘和污染源排放的废气,而PM_(2.5)中则主要是来自污染源排放的废气。  相似文献   
80.
根据含废水的水质特征,开发出了复合纳米吸附深度除技术,结果表明:在原水中的为0.037 mg/L的条件下,在过流体积比为5000BV时,处理出水仍能稳定达标。吸附能力主要是由于负载的水合二氧化锰粒子的表面羟基的化学吸附作用,在吸附饱和后能够再生使用。该项技术在含废水处理工程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出水中的浓度稳定达到《湖南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968—2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