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248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The ability of free and polysulphone immobilized biomass of Arthrobacter sp. to remove Cu2+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in batch and continuous systems. The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s were applied to the data. 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was found to fit the sorption data indicating that sorption was monolayer and uptake capacity (Qo) was 175.87 and 158.7 mg/g for free and immobilized biomass respectively at pH 5.0 and 30 °C temperature, which was also confirmed by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 low RMSE and a low Chi-square value. A kinet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with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and pseudo-second-order reaction equation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2+ uptake process follow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rate expression. The diffusivity of Cu2+ on immobilized beads increased (0.402 × 10−4 to 0.435 × 10−4 cm2/s)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from 50 to 150 mg/L. The maximum percentage Cu2+ removal (89.56%) and uptake (32.64 mg/g) were found at 3.5 mL/min and 20 cm bed height. In addition to this the Bed Depth Service Time (BDST) model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995). Furthermor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studies were also carried out which showed that polysulphone immobilized biomass could be reused for up to six 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相似文献   
722.
作为反映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重要参量,气溶胶标高被广泛应用于气溶胶反演及模型订正研究中.为研究气溶胶标高时空变化规律并构建其简易计算模型,基于2009~2016年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及MODIS卫星反演数据,利用Peterson模型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冀中南平原区气溶胶标高进行了估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气溶胶标高夏季最高,...  相似文献   
723.
韩梦  傅贵  许素睿 《安全》2021,42(2):43-50
为预防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本文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研究2012-2018年50起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对导致事故的根源原因、根本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分析原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根据事故原因构建递阶层次模型,计算出其权重值并进行排序,从而得到影响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员工的安全意识不高和违章操作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也是事故预防重点。研究成果对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4.
李林娜  王冬梅  邵明洲 《安全》2021,42(1):69-74
为优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模式、提高安全监管效能,选取山东省2020年重点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项目法人、代建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安全生产违规行为共计1289个,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理论依据,对高频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五方参建单位的高频不安全行为中,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不完善及执行过程不佳的组织不安全行为累计649频次,组织成员安全知识、意识、习惯不佳产生的个人不安全行为累计331频次。据此提出可将监管重点放在对参建单位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上进行组织不安全行为控制,进而控制组织成员个人不安全行为,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5.
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的主要理论基础,一是HEINRICH、BIRD等提出与改进的多米诺骨牌系列模型,二是REASON提出、SHAPPELL等具体化的瑞士奶酪系列模型和人因分类系统,三是STEWART提出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型;静态24Model的逻辑结构以因果关系建立,它属于因果顺序类事故致因模型;静态24Model中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源、根本原因的含义可以从上述3大类事故致因模型、管理体系标准和安全文化的定义中找到根据;动态24Model靠行为演化关系建立逻辑结构,其充分表达自身的系统性、动态性、非线性,并且依靠组织行为即影响行为、个体行为即操作行为,构成一个行为演化系统。  相似文献   
726.
于2023年2月15日—3月8日,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WRF/NAQPMS),分析了初始场同化6项常规大气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广东省臭氧(O3)预报的改进效果。 结果表明,同化6项常规污染物可显著降低O3预报的标准化平均偏差(NMB)和均方根误差(RMSE),NMB从-26%改善为-8%,RMSE从50.6μg/m3下降到35.0μg/m3。但对相关系数(r)的改善效果不佳,从0.51下降到0.49。相比于只同化常规6项污染物,同时同化VOCs对O3的预报效果改善较为明显,r从0.49提高到0.63。此外,对NMB和RMSE的改善效果也较好,NMB从-8%改善为-3%,RMSE从35.0μg/m3下降到30.1μg/m3。相比于不同化,同化6项常规污染物的改善效果显著,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升10%以上,AQI范围预报准确率可提升40%以上。相比于仅同化6项常规污染物,再增加同化VOCs,AQI等级预报准确率和范围预报准确率均提升5%左右,改善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