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76篇
安全科学   268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229篇
综合类   909篇
基础理论   9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针对车辆装备长期在高盐雾、高湿热、高日照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使用,会受到腐蚀影响的现状,探究现役军用有机涂层防护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军绿有机涂层和金属漆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分析这两种涂层在浸泡期间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通过拟合等效电路得到涂层电阻R_c和涂层电容C_c,并用这两个电化学参数评价军绿有机涂层和金属漆涂层的耐蚀性能。结果军绿有机涂层抗腐蚀介质渗透能力很强,而金属漆涂层抗腐蚀介质渗透能力稍弱。结论两种涂层都表现出很好的防护性能,且金属漆涂层在腐蚀后期的防护性能要优于军绿有机涂层。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雾霾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许多报道都将机动车尾气看做是雾霾的"元凶".G20期间,在柯桥区及周边区域几乎全部企业都处于停产状态下,根据柯桥区域机动车限行前后的数量与空气报告得出的数据显示:PM2.5浓度没有随着机动车减少而降低,汽车的尾气对PM2.5浓度的影响有限,机动车尾气是雾霾的"元凶"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83.
军绿有机涂层破损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破损程度下军绿有机涂层的腐蚀行为,确定破损率对其防护性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制作不同的破损率,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不同破损程度下军绿有机涂层的电化学特征。结果根据不同破损程度下的军绿有机涂层的电化学特征,确定了涂层从完好到失效的四个阶段,初始完好阶段(破损率K≤0.0004%)、破损增大阶段(0.0016%K≤0.04%)、破损过大阶段(0.16%K≤1%)和失效阶段(4%K≤16%)。结论破损率K为0.04%的点是该涂层防护性能急转直下的转折点,因此破损率K大于0.04%时,应及时对车辆表面涂层进行修补和防护。  相似文献   
84.
中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人洁  王堃  张帆  高佳佳  李悦  岳涛 《环境科学》2017,38(9):3553-3560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机动车排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之一.现有的机动车排放研究多关注城市内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针对城市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较少.我国城市间交通道路主要包括国道和省道,截止至2015年我国国道里程18.53万km、省道里程32.97万km,约占全国等级公路总里程的13%,因此开展我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全国国道和省道交通监测站的年均监测数据,采用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的指导方法,计算了2015年我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国道和省道公路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_x)、颗粒物(PM)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总排放量的4.5%、27.9%、14.4%和7.7%;不同车型对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分担率不同,其中大货车是NO_x、PM_(10)、PM_(2.5)的主要来源,摩托车是CO和HC的主要来源;不同道路类型中各车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担率也不同,如高速路上大货车是NO_x、PM_(10)和PM_(2.5)的主要来源,普通道路上大客车和大货车是NO_x、PM_(10)和PM_(2.5)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5.
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道路机动车动态排放清单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黄成  刘娟  陈长虹  张健  刘登国  朱景瑜  黄伟明  巢渊 《环境科学》2012,33(11):3725-3732
以上海市为例开展了实际道路车流分布、行驶工况和车辆技术的实地调查,建立了道路车流、VSP分布和车辆技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基于实时的车流、车速等交通信息,构建了动态化的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模拟方法,并开展了城区典型道路的机动车小时排放模拟案例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区道路车流以轻型客车和出租车为主,分别占各时段车流总量的48%~72%和15%~43%;VSP分布与平均车速存在较好的规律,各车型VSP峰值随平均车速的上升向高负荷去移动,且峰值逐渐降低;当前上海市车辆以国2和国3车型为主,经过年检站调查结果的校正,国2和国3车型分别占各车型的11%~70%和17%~51%.模拟案例结果显示,道路机动车CO、VOC、NOx和PM日排放峰谷比可达3.7、4.6、9.6和19.8左右,CO和VOC排放主要来自轻型客车和出租车,与车流变化的相关性较好,而NOx和PM排放主要来自重型客车和公交车,且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采用建立的动态排放模拟方法可实时反映实际道路的机动车排放变化,获取高排放路段和时段,为交通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6.
阴极催化剂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性能的关键要素.为了考察不同羧基化方法改性的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负载Pt的催化氧还原效率,分别在80℃和95℃条件下对CNT进行了羧基化,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Pt/CNT催化剂(Pt/CNT-80和Pt/CNT-95),并在空气阴极MFC体系中验证了其催化氧还原效果(MFC-80、MFC-95和MFC-C).结果表明,MFC-95和MFC-80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568.8 mW.m-2和412.8 mW.m-2,内阻分别为204.7Ω和207.7Ω,开路电压分别为0.719 V和0.651 V.而对照MFC-C的最大功率密度仅为5.4 mW.m-2,内阻为826.2Ω.XPS和XRD分析结果显示,Pt/CNT-95催化氧还原效果优于Pt/CNT-80,原因可能是95℃羧基化过程在CNT表面引入了丰富的含氧基团.  相似文献   
87.
本文就日本向低碳社会体系转型的过程中,交通部门碳排放现状、都市交通体系构成、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其交通运输领域低碳交通的相关因素及发展模式,为中国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I/M制度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着脆性源,如果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控制不好脆性源,则其有效实施将受到影响。利用系统脆性理论对该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找出L/M制度系统的脆性源以及解决措施是其分析研究的目的。在系统子因子中从业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是最大的脆性源,但是其均被维修企业和检测企业所包含。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其在维修企业的脆性度比在检测企业的脆性度大,所以维修企业是该制度最重要的脆性源。用系统脆性理论分析方法分析I/M制度的脆性是一种科学、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保障更好的运行I/M制度以有效的控制在用车的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高温高湿环境对车辆装备的影响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高温高湿环境条件对车辆装备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新时期我军车辆装备保障能力,就必须做好车辆装备的的防护管理。首先介绍了高温高湿地区气候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其对车辆装备的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车辆装备防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0.
车辆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高原环境对车辆性能影响的严酷性,现代车辆的高原环境适应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动了车辆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的快速发展。阐述了车辆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的基本内涵,以及车辆高原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类型、特点和试验项目等,分析了国内外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以某型车辆高原环境实验室为例,详细介绍了车辆高原环境实验室的结构、功能及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