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按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对斜生栅藻的影响,测定了半数抑制浓度(IC50)、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藻细胞通透性的变化,观察了80mg/L[BMIM]Cl处理96h对藻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Cl对斜生栅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率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 48h IC50、72h IC50和96h IC50分别为103.77、76.44和68.49mg/L.藻细胞对[BMIM]Cl有一定的氧化应激反应,CAT和SOD活性随[BMIM]Cl浓度升高而降低.[BMIM]Cl对藻细胞的细胞膜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藻细胞通透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同时藻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了[BMIM]Cl的影响,造成质壁分离,叶绿体片层断裂,线粒体嵴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在中低温厌氧条件下,采用IC厌氧反应器降解BDE-209废水。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30℃,反应器运行62 d,第14天反应器出现颗粒污泥,随着运行时间和容积负荷的增加,颗粒污泥的粒径不断增大。当进水ρ(COD)为11 000 mg/L,控制HRT为24 h,COD容积负荷为11.7 kg/(m3.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BDE-209降解效率达26.8%。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离子色谱技术在气溶胶可溶性无机离子测定中的应用。离子色谱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检测时间短、耗费样品量少和分辨率高。它克服了化学分析法的缺点,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样品分析检测技术,气溶胶可溶性无机离子测定中采用这一技术是很有价值的。介绍了离子色谱的原理,仪器的组成与操作,并以气溶胶中无机离子的测定流程为主线,分别概述了采样与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离柱与淋洗液的选择和影响因素,抑制器与检测器的发展和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场采样与实验分析的方法,对集中空调系统内的积尘进行了粒径分布、水溶性碳物质及离子含量的分析,以评估集中空调系统内积尘对微生物滋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空调系统除新风段外的6个采样段,积尘平均粒径介于6—20μm之间,新风段积尘平均粒径为41.30μm;沿送风方向,微粒的平均粒径减小,单位积尘量所含的水溶性离子和有...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ammonia inhibition was evaluated during the enhanced anaerobic treatment of digested effluent from a 700 m3 chicken-manure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CSTR). A 12.3 L internal circulation (IC) reactor inoculated with an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nd operated at 35 ± 1 °C was employ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With a corresponding organic loading rate of 1.5-3.5 kg-COD/m3 d over a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1.5 d, a maximum volumetric biogas production rate of 1.2 m3/m3 d and TCOD (total COD) removal efficiency ranging from 70% to 80% was achieved. However, the continual increase in the influent TAN content led to ammonia inhibition in the methanogenesis system. The SCOD/TAN (soluble COD/total ammonia nitrogen) ratio was presented to be the key controlling factor for the anaerobic treatment of semi-digested chicken manure, and further validation through shock loading and ammonia inhibition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The threshold value of the SCOD/TAN ratio was determined to be 2.4 (corresponding to a TAN of 1250 mg/L) at an influent pH of 8.5-9.  相似文献   
16.
内循环式厌氧反应器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特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了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方法和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性质.结果表明,由于反应器成功滞留了大量活性高、沉降性能好的颗粒污泥,反应器初次启动可在20d内完成,二次启动15d内完成,反应器负荷可达12~15kg·(m3·d)-1,COD去除率85%以上;IC反应器启动结束后,其颗粒污泥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平均粒径由0.88mm增大到1.25mm,平均沉降速度由接种污泥的35.4m·h-1增加到105.17m·h-1,最大比产甲烷活性382.98 ml·(g·d)-1]几乎为初期的4倍,产甲烷优势菌由Methanothrix转变为产甲烷球菌和短杆菌.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IC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C反应器以絮状污泥接种用于处理酒糟废水,运行至第180d时分别测定反应器第1、第2反应室颗粒污泥的VSS、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和辅酶F420等各项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具有较强活性,反应器COD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5%以上,出水COD不超过1000mg/L。  相似文献   
18.
张涛  朱洁 《环境导报》1998,(5):30-31
IC卡为环境保护系统提供了信息采集的新方法,简要介绍环境保护系统运用IC卡管理污染信息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介绍了IC反应器的特性和研究进展。IC反应器是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它特有的内循环结构这一技术优势使其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投资少、占地省等优点。分析了IC反应器的缺陷,并展望了IC反应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蚕豆微核、发光细菌急性毒性、鱼类急性毒性等实验基础上,采用PEEP(潜在的毒性效应)和CHIMIOTOX(预测毒性)等指数对6个重点行业的10家受试企业的工业废水生物综合毒性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受试企业所排放废水的生物毒性均较大,迫切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