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79篇
安全科学   235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285篇
综合类   979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330篇
社会与环境   232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长江三峡云阳-巫山段是三峡库区滑坡分布密集灾情严重的一个区域,随着库水位抬升到135 m以及今后的175 m,势必会加剧原有滑坡以及危险斜坡的不稳定性.本研究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发出用以管理研究区数量繁多灾害点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2.
基于BP网络的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技术的不成熟和欠科学性的现状 ,笔者分析和综合了目前安全评价技术 ,结合建筑业特点 ,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方法 ,并对该评价模型的原理、方法及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 ,结合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随后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准则层的权重 ,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成评价样本集 ,最后 ,利用样本集训练BP网络 ,待误差满足要求后 ,即可运用训练成功的BP神经网络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83.
The 1984 Bhopal disaster is widely regarded as a watershed event in the field of process-safety and has been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outlook of both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towards risk management within the processing industries. The Bhopal disaster has led to increased regulations and awareness for process-safety related activities across the globe. This paper reports the effect of the infamous Bhopal incident on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nd exa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following the disaster.

For this paper, databases of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research trends in the safety area following the 1984 Bhopal disaster. Our analysis focuses on prominent safety-related research fields that have emerged following the gas tragedy as well as economic indicators of the processing industrie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process industry has consistently progressed over the years, in spite of added regulations and a worsened public image following the Bhopal disaster, and promises to be a stable econom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84.
Petroleum lubricating oils, used throughout the economy, are distinct among petroleum products in their capacity to be recovered and recycled at the end of their useful life. Used lubricating oil is regulated at the state and federal level because of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impacts arising from improper disposal, although rates of recovery are not known. We present a material flow analysis of lubricants through California's economy in the years 2007–2012. We introduce a novel technique for computing aggregate waste generation from a collection of hazardous waste manifest records, and apply it in order to determine a recovery rate for used oil and to estimate the quantity of oil managed informally in the state. The records also offer a detailed view of the fate of used oils after they are recovered. We find that around 62% of lubricants are recoverable at end of life, of which 70–80% is being recovered. This rate shows a slight downward trend. If the trend is accur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sed oil management system. Policy opportunities exist to reduce the quantity of oil managed informally through improving access to responsible used oil management methods. These include increasing the collection of used oil from industrial sources as well as “do it yourself” oil changes, expanding in-state reprocessing capacity, and promoting increased out-of-state reprocessing of used oil. Our methods introduce new possibilities to make use of direct observation in material flow analysis, potentially improving data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and increasing the relevance of material flow methods in policy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5.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第一年以毛马唐的生态位宽度最高,其余17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61%,第二年以雾水葛和鳢肠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余15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50%,共同出现的物种仅有8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由5对上升到17对,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种对由10对减低到2对,说明连续水淹产生更加均一的生境类型,对资源要求相似的物种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气态污染物监测系统的采样系统和分析单元,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对稀释抽取式、冷干抽取式和热湿抽取式3种采样方法,以及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非分散紫外吸收法(NDUV)、紫外差分吸收法(DOAS)、紫外荧光法(UVF)和化学发光法(CL)5种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干抽取式+紫外差分法以及稀释抽取式+紫外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可以较好地符合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重要组成,在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径流泥沙与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研究得到了2000~2013年时间序列区域土壤保持服务"流量"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重庆段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604.39 t/hm~2·a,沿长江干流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区域差异显著;(2)三峡库区的土壤保持服务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随着高程的增加,以300 m与900 m为节点,出现递减-递增-递减的分段规律,与人类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3)增加森林覆被面积是改善区域土壤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同时,在三峡库区开展坡改梯工程,减少坡耕地的数量能够有效控制区域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8.
分析了我国火电厂自行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监测指标不全、监测频次不足、监测点位代表性不够、信息公开不规范等。从监测方案和信息记录2个方面,针对废气、废水、厂界噪声、周边环境质量等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以及监测信息、生产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工业固体废物的记录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89.
三峡库区典型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酸沉降和化肥施用等外源性酸输入的影响,三峡库区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酸化威胁。通过选取三峡库区两种典型土壤(紫色土和黄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酸碱滴定法对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 H范围内,紫色土(p H 6.5~2.5、6.2~11.5)和黄壤(p H 5.6~2.8、5.5~10.7)的p H变化与外源性酸、碱加入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分段拟合获取的缓冲容量结果显示,紫色土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为101.3、34.6 mmol/kg;而黄壤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为105.3、38.0 mmol/kg。黄壤和紫色土主要受碳酸钙与阳离子交换的缓冲作用;缓冲体系及初始p H、机械组成等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是导致库区典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总体表现为黄壤酸、碱缓冲性能略优于紫色土。此外,由于近年来酸沉降和氮肥用量的增加,使得库区土壤面临的酸化威胁呈上升趋势。该结果对库区土壤环境容量和典型土壤酸化潜势等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还可为区域外源性酸临界值评估以及应对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采用Morlet小波分解重构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宜昌、枝城、沙市、监利和城陵矶1997~2014年水位和流量及三峡水库2003~2014年入库、出库流量和库水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各水文站在三峡建坝前后水情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的水位和流量沿程递减,水位的年内波动处同一水平,研究河段内上游河段流量年内和年际变化比下游河段剧烈;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变化的显著周期为6.05、11.78、21.2、30.29和53个月,各水文站水位1 a周期变化幅度均在2 m以上,其他周期上的变化幅度为0.08~0.82 m;三峡水库蓄水活动对下游水文站水位和流量等水情的影响有限,主要反映在对水情趋势项的影响上,三峡大坝蓄水后,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呈波动性递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