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重庆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控)系统网络集成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现状,结合自动监控系统设计先进技术和国内部分省市已建成的环境信息监控网络的先进经验,对重庆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进行设计,并介绍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实现的功能.现有的自动监测系统存在不同类型设备、通讯方式落后等问题,建设重庆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的思路是采用GPRS/CDMA/ADSL为主的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建立通信控制和信息集成系统,把重庆市环境空气、水、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系统化的集成,设计成一个完善的环境信息自动化动态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792.
简述了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环境监测垂直管理的意义和内涵,提出了垂直管理需要把握的原则,对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实施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垂直管理改革在解决数据行政干预的同时,应正视由此带来的不利因素,特别要避免新型干预的形成;建议连带解决环境监测工作固有的矛盾和问题,使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793.
简述了环境保护新特征的系统诊断,指出面对环境保护呈现的新特征,环境监测管理及建设存在环境监测的各项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措施滞后于社会经济基本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制机制滞后于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服务能力滞后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质量管理滞后于严格的环境管理需求等问题。提出,应从传统的环境监测向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转变,从条块管理向垂直管理的体制转变,从监测信息相对封闭向监测信息主动公开转变,由单纯依靠自身监测向依靠各部门和全社会监测转变,从污染物总量监测为主向污染物总量,环境质量监测并重转变,从实验室质控为主向全过程质控转变,从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环境监测向以人为本的环境监测转变。  相似文献   
794.
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体系文件的宣贯至关重要。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职责、时机和形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分清职责、找准时机、丰富形式,确保体系文件得到及时、有效、准确和全面的宣贯,为环境监测机构体系文件的宣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95.
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环境监测作为一项科学技术活动,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取真实准确的环境信息,进而为环境管理工作服务.但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致使环境监测的目的不能完全实现,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96.
简述了目前比对监测工作的依据以及比对监测现状,指出了比对工作的常见问题,如共性问题、颗粒物比对监测、二氧化硫比对监测、流速比对监测、合理选择比对方法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监测人员应对各种参比监测方法熟练掌握,了解各个企业的CEMS系统原理、方法和工况,在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比对工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97.
Prefabrication has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a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in terms of its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this perspective is the influence of prefabrication on construction waste reduction and the subsequent waste handling activities, including waste sorting, reuse, recycle, and disposal. Nevertheless, it would appear that existing research with regard to this topic has failed to take into account its innate dynamic character of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aste minimization; integrating all essential waste handling activities has never been achieved thus far. This paper proposes a dynamic model for quantitatively evaluating the possible impacts aris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prefabrication technology on construction waste reduction and the subsequent waste handling activities. The resulting model was validated based on an actual building project in Shenzhen, China.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design scenarios indicate that the policy on providing subsidy for each square meter of the prefabrication adopted in the construction would have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use of prefabri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duction compared to the increase of income tax benefit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1) interaction exists among different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2)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ultiple policies is larger than the simple sum of their individual impacts, indicating the need for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n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se potential police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using 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in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real-world processes. The developed model not only serves as a practical tool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ff-site prefabrication on construction waste redu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waste handling activities, but also help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to policy maker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results generated under various scenarios such that the best policy mix can be identified prior to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798.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版)中对环境监测的总体要求,指出了目前环境监测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面对新型环境问题监测滞后、监测基本制度尚不完善、全过程监管出现真空区、法律责任追究软弱乏力、环境监管监测信息封闭、社会监测力量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应构建现代监测管理制度,加快监测信息主动公开,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充分依靠社会监测力量,推进以人为本环境监测,细化监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99.
关于总站历史性转型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9月以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不断深入.特别是环境保护部新设立环境监测司之后,总站面临着从管理到技术的历史性转型,如何做好这一重大转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最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0.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应用过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结合污染源在线监控的特殊性,探讨了如何根据国家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在线监测的质量管理目标,并提出了在线监控系统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