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25篇
安全科学   26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1107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206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NorthTibetanPlateau ,ortheQiangtangPlateau ,asthemainbodyoftheQing hai TibetanPlateauwhichisoneofthethreemajordistributionareasofdesertificationinChi na ,hasawell preservednaturalecosystemcharacterizedbyhigh altitudegrassland ,isanim portantareaforstudyi…  相似文献   
92.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an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radiological exposure at a Brazilian area of high natural radi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ndoor radon exposure risk. A survey of inhabitant exposures arising from the inhalation of radon progeny and external gamma exposure was conducte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the Po?os de Caldas Plateau, which is recognized worldwide as a high natural radiation reg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indicated that highest radiation exposure was restricted to the rural area of Po?os de Caldas. The radiation exposure in urban locations was quite similar to the values observed in normal background areas in some Brazilian counties.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constant relative risk model, an additional 20% in the lifetime risk of lung cancer mortality due to the exposure to radon progeny was estimated at Po?os de Caldas. It was also estimated that 16% of all lung cancer deaths at Po?os de Caldas county could be attributable to radon exposure.  相似文献   
93.
张芹  郭志顺  周谐 《四川环境》2007,26(2):14-16
为了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情况,对该水体部分鱼类样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中的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经在鲶鱼和鲤鱼体内形成富集,其检出浓度较之水体中对应浓度要高出2~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4.
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岩溶生态脆弱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岩溶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选取了平均坡度、森林覆盖率、石山裸露、耕地面积、水土流失、人口密度、.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人均收入9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因素,并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具体计算与分析。评判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生态脆弱形势较为严重,在13个典型喀斯特村中有7个属于强度脆弱或极强度脆弱区,2个属于中度脆弱,属于轻度脆弱的有4个,因而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95.
青藏高原湖泊细菌种群结构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交汇地带,人为影响较少,是研究人为影响与生物种群组成的理想场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原湖泊菌种群结构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从青藏高原上应用的技术方法、细菌种群结构研究成果以及区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3个方面概述了湖泊细菌种群结构多样性研究在青藏高原上取得的进展。简单地讨论了种群多样性和影响因素的关系,对比发现,微生物种群结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同时,微生物种群结构随着环境的变化实际上是其生理结构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的KPCA-SVM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有效地预测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在统计分析大量观测实例的基础上,选取岩性系数、岩体结构系数、地下水系数、覆盖层系数、地形地貌系数和环境条件系数作为特征指标。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在高维空间提取岩溶塌陷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将获取的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特征向量,建立基于KPCA的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的SVM预测模型。将12组观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采用回代估计法进行回检,误判率为0。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2组待判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经KPCA后指标个数减少,相关性降低,SVM运算的复杂度降低。用该模型所得预测结果的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97.
阿哈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贵州高原阿哈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2年至2013年枯水期(11月)、平水期(4月)、丰水期(7月)对浮游植物与水样进行分层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可分为23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群为B、D、J、LO、P、S1和X1,其时空分布特征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与丰水期分别以B+D+P+LO、S1+LO以及S1为主,其丰度由枯水期至丰水期依次递增;优势功能群主要在15 m以下水体发生变化,营养物质分布差异及人工放闸泄水是产生该特征的主要原因;采样点大坝和库中的优势功能群季节变化大致相同,但却表现出大坝多于库中,而其丰度却低于库中的特征,水动力条件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经RDA分析得出,优势功能群丰度与水温呈正相关,与总氮、透明度、磷酸盐、硝氮呈负相关,其中水温、透明度为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8.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高原东南部和西南部有两个高湿中心。冬季1月,两种资料均只在高原东南部有高湿中心。总体上,ERA资料与探空观测资料的高湿中心区更为接近。7月,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在1990年代中期(1994—1996年)之后持续偏强,西北部中心强度有弱—强—弱—强交替变化特征;1月,高湿中心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偏强。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带在7月几乎是一个连续的区域,1996年以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在1月则是分为东西两段的高湿中心带。  相似文献   
99.
从生态保护与管理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十年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功能、生态胁迫等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并提出生态保护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屏障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其中城镇和湿地面积增加明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上升,其中屏障区北部区域改善明显;生态胁迫以人口、GDP、载畜量等人类胁迫为主,自然胁迫整体较低;未来应继续加强基本草原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高屏障区的重要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0.
基于SPEI的云南中部区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南中部地区1961~2010年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历史旱情资料验证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并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PEI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验证了SPEI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2)SPEI指数与历史旱情资料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地反映云南中部区域的干旱特征;(3)年均SPEI呈波动下降趋势,干季SPEI降低趋势明显。年均SPEI存在着24a的主周期和9a的次周期,并于1977年发生了突变,此后开始降低,在整体上呈现出干旱化的趋势;(4)从SPEI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其在整体上受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而在区域内部则表现出东南-西北(干热河谷)的反向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