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主体特征,将污染转嫁分为涉外污染转嫁和内部污染转嫁。其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分别就这三种责任的构成要件及责任分担,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42.
畋论环境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从环境权的视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环境权理论及其法律实践,指出应当同时从实体意义和程序意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环境权;明确和界定了“救济”的含义,并进一步指出环境权救济法律制度包括 环境民事救济法和环境行政救济法两大部分。而前者又可分为环境侵害的民事排除和环境侵权损害的民事赔偿法;后者又可分为环境侵害的行政排除法、环境侵权损害的行政补偿法、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法、环境行政权损害的国家赔偿法等。 相似文献
43.
简述了《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对《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解读。《条例》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是我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地方性法规,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弥补了生态环境监测立法的空白。《条例》共分6章47条,重点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测机构监督管理、网络管理、污染源监测、监测信息公开与共享等制度,明确了统一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监测数据造假等内容。提出,加快补齐监测网络建设、基层监测能力、污染源执法监测、社会监测机构监管等方面的短板,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推动监测事业依法、科学、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44.
简述了当前大气环境污染演变趋势特征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环境监测预警在法制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要以《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行为契机,强化政府环境监测的职能;赋予监测数据应有的法律属性;强化环境的全要素监测;建立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的监测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加快监测信息全公开。 相似文献
45.
关于入世后的环境保护法律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与实践,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角度,探讨相应的法律对策,使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46.
47.
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是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针对环境侵权的特点,从有效救济和全面考虑的思路出发,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应该是:环境(权利)保护与经济发展兼顾,受害人保护的适度倾斜,事先救济与事后救济并重,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结合。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全国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力度,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纲领性文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第六条\"严格环境执法监管\"第十八款\"加大执法力度\"以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及新《环保法》为基础,针对环境监管、加强执法等提出排污企业的\"红黄牌\"管理制度、逐级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建设及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等具体措施,以铁腕治污,推进环境执法力度,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将施行。针对县级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人员认为自身没有复议权,该法的实施与已关系不大的偏面认识,通过分析执法工作现状,从清理文件与行政复议法规定要求衔接,增强责任感等方面提出要充分做好行政复议法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0.
耿世刚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60-62
最近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原《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与新条例作出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