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9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869篇
安全科学   281篇
废物处理   87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1674篇
基础理论   246篇
污染及防治   331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高斯扩散的单源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佛山市环境统计企业的SO2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距离,发现全市工业企业SO2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距离为0.4~13.5 km.其中水泥和火电等高架源的最大落地浓度的距离最远.佛山市及五区纳入环境统计的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平均的SO2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距离为2.9~4.9 km,能直接影响国控监测点位的企业合计37家,其中40%为高明区的企业.该结果证明加强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位周边至少5 km内废气排放企业的督查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2.
Fe3O4@SiO2-NH2磁性复合材料对水中单宁酸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简单方法制备出Fe3O4@SiO2-NH2磁性复合材料,并利用XRD、FT-IR、VSM和SEM等手段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最后对水中单宁酸进行了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料上的氨基基团(N—H的特征吸收峰出现在1549.53cm-1)能够与单宁酸上的酚羟基反应,使—NH2质子化形成NH+3,并利用良好的磁性(42.5emu.g-1)使单宁酸从水中分离去除;对单宁酸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pH=6时,基于氢键和静电吸附的协同作用,吸附能力达到最强,为85.18mg.g-1(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0min).研究证实,Fe3O4@SiO2-NH2磁性复合材料与Fe3O4@SiO2和SiO2相比,对单宁酸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同时通过外磁场可以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弱紫外光响应的高效催化剂,并通过XRD、XPS以及HRTEM探索了不同焙烧温度下La3+掺杂量对TiO2结晶过程的影响.结合弱紫外光下甲基橙的降解反应,深入研究催化剂结晶过程的变化对弱紫外光下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掺杂会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当焙烧温度或者掺杂量较低时,La3+不能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但会轻微地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未进入晶格结构的La3+存在会引入光生载流子的浅能级捕获中心,在弱光体系中极大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当La3+的掺杂量为0.05%(原子分数)时,经过900℃焙烧后催化剂降解能力最高,其活性超过商用P25的2倍多.在较高La3+掺杂量(超过0.20%)时,900℃焙烧后一定量La3+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而大大抑制了TiO2结晶;这种强烈的抑制作用使得催化剂中存在大量无定形结构TiO2,无定形TiO2甚至多于700℃焙烧后的催化剂,反而大大抑制了弱光体系中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04.
NO参与铝诱导蚕豆保卫细胞死亡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毅  仪慧兰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803-1808
铝(Al)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酸性土壤中导致植物生长抑制和作物产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但铝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蚕豆叶表皮为材料,研究铝胁迫对气孔保卫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NO在铝诱导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A1Cl3可诱导气孔保卫细胞活性降低,部分细胞死亡,且随着铝浓度的增高细胞死亡率增高.死细胞呈现核固缩、核崩解、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特征,且凋亡抑制剂Z-Asp-CH2-DCB能阻止AlCl3诱发的细胞死亡.用NO清除剂c-PTIO、NO合酶抑制剂L-NAME或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3降低铝处理组胞内NO后,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胞内ROS、Ca2+水平同期降低;NaN3还能降低铝处理组中具有程序性死亡特征的细胞比率.用ROS清除剂AsA清除铝处理组胞内ROS后,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胞内Ca2+和NO水平亦显著降低;铝处理液中加入Ca2+通道抑制剂LaCl3后,细胞死亡率低于铝单独处理组,胞内ROS和NO水平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表明,铝胁迫引起的胞内NO合成增加通过Ca2+信号途径介导了保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05.
高岭土负载纳米Fe/Ni同时去除水中Cu2+和NO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翔  高滢  陈祖亮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7):1898-1906
工业废水常含有不同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而如何有效去除复合污染物就成为环境科学前沿研究的挑战性课题.这些污染物因化学性质不同而导致去除机理和途径也不同.本文采用合成高岭土负载纳米双金属Fe/Ni(K-Fe/Ni)同步去除水中Cu2+和NO-3.结果表明K-Fe/Ni能有效去除水中Cu2+和NO-3,但它们的去除效果却会相互受到影响.在Cu2+浓度为200mg·L-1时,NO-3的去除率达到42.5%;而未加入Cu2+时,NO-3的去除率仅有26.9%,说明Cu2+的存在提高了NO-3降解效率.同样,水中NO-3的存在也影响Cu2+的去除(Cu2+去除率从99.7%降到96.5%).但NO-3浓度对去除Cu2+的影响小于Cu2+浓度对NO-3的影响.通过BET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散射(EDS)和X射线光电分析(XPS)对K-Fe/Ni表征的结果显示,反应后K-Fe/Ni的表面存在铁的氧化物、Ni0和被还原的Cu0.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发现K-Fe/Ni同步去除水中Cu2+和NO-3的机理是:高岭土负载下的纳米Fe0作为还原剂,在Ni0的催化产氢作用下将Cu2+还原成Cu0并沉积在K-Fe/Ni上而形成纳米Fe/Ni/Cu三金属催化剂,从而加速催化水中NO-3降解.  相似文献   
106.
论文选取广东省北江流域18站1965-2007年月降水数据,应用REOF方法将月降水量场划分为4个子区域,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并采用滑动t检验方法进行变点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东南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西北部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增加变点出现在1992、1993年。选取REOF各分区最大特征向量载荷的站作为基准站,采用Morlet小波、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分析其周期特征及其与Niño 3区SST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站月降水量周期变化均与Niño 3区SST相关显著;时滞相关分析表明,南雄、佛冈、连南三站月降水量变化与Niño 3区SST相关性在滞后3、4个月时最强,而三水站在同期相关性最强,这种差别可能与三水附近地区近几十年来受到的人类活动影响较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7.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对微电解过程COD降解速率、出水中Fe2+和Fe3+变化规律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反应pH过程控制的理论。采用pH过程控制时,微电解对COD降解速率大大提高,降解过程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同时可大大提高Fe2+和Fe3+浓度及总铁析出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以3.0L/h连续性投加稀硫酸100 min,曝气微电解反应2 h,出水再投加1.0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出水COD总去除率可达85.6%;采用pH过程控制可将微电解出水ρ(Fe2+)浓度从48.6 mg/L提高至149 mg/L,COD降解速率从10.9 mg/(L·h)提高至23.8 mg/(L·h)。  相似文献   
108.
Fe203 particle catalysts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the low temperatur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of NO with NH3.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xygen concentration, [NH3]/[NO] molar ratio and residence time on SCR activity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Fe203 catalysts had high activity for the SCR of NO with NH3 in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 of 150-270℃, and more than 95% NO conversion was obtained at 180℃ when the molar ratio [NH3]/[NO] = 1, the residence time was 0.48 seconds and 02 volume fraction was 3%.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SO2 on SCR catalytic activ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18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activation of the Fe2O3 particles occurred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O2 and the NO conversion decreased from 99.2% to 58% in 240 min, since SO2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s. In addition, X-ray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fresh and deactivated Fe2O3 cataly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activation caused by SO2 wa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metal sulfates and ammonium sulfate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during the de-NO reaction, which could cause pore plugging and result in suppress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09.
对南通市新城区20个居民小区共110家住户,进行入户调查并检测室内空气甲醛浓度;以室内观赏植物绿萝作为受试对象,分析喷施稀土LaCl3对绿萝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进而确定绿萝喷施LaCl3的适宜剂量;采用熏蒸法考察LaCl3对甲醛胁迫下室内观赏植物绿萝降醛能力的影响,并研究其甲醛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通市新城区居室空气甲醛污染较为严重,污染程度与装修后时间长短有关;绿萝喷施LaCl3的适宜浓度为20 mg/L;在喷施适宜浓度LaCl3之后,室内观赏植物绿萝单位叶面积吸收甲醛能力有所增强,提升幅度为19.75%;甲醛胁迫下,绿萝叶绿素含量降低了39.87%,质膜透性和MDA累积量分别增加了8.17、56.92%,POD活性升高了11.32%;经LaCl3预处理后,较甲醛胁迫组,绿萝叶绿素含量降幅与质膜透性、MDA浓度增幅均变小,而POD活性增幅变大。  相似文献   
110.
磁性纳米Fe_3O_4对毒死蜱的增效和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磁性纳米Fe3O4(NMFO),并用聚乙二醇-6000对其进行改性,使纳米Fe3O4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亲脂性,从而实现与亲脂性毒死蜱的复合。纳米Fe3O4的加入使毒死蜱的生物活性明显提高。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含0.2%纳米Fe3O4的Fe3O4/毒死蜱制剂的毒力在室内和紫外光照下分别是同浓度纯毒死蜱的3.84倍和4.17倍;其降解率也显著提高,纳米Fe3O4/毒死蜱制剂在太阳光照下放置10 d,其降解率可达93.2%,相同条件下纯毒死蜱的降解率是10.14%,而将添加或未添加纳米Fe3O4的毒死蜱于暗处放置相同的时间,其降解率分别为1.21%和0.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