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1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1463篇
安全科学   382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754篇
综合类   3891篇
基础理论   750篇
污染及防治   263篇
评价与监测   447篇
社会与环境   613篇
灾害及防治   22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5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除磷的净化空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了由塘系统、垂直流、推流床单元组成的人工湿地工艺系统组合在内部不同空间上除磷的净化效应。结果发现,在高水力负荷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各套组合工艺系统对磷的净化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行池单元表层对磷的去除效率下降得最为显著;在各种组合中,塘单元对磷的净化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好氧塘单元与湿地的联用却可以有效地避免正磷酸盐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2.
巢湖底泥磷的释放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DO控制、pH值调节、温度调节、水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底泥释磷实验。实验表明:(1)厌氧条件下,底泥中的磷向水体释放,且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底泥非但没有向水体释放磷,反而从水体中吸附磷,呈“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低,“负释放强度”越大。(2)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最大释放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前。(3)搅动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大于静置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4)微生物对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从本次模拟实验结果看,体系温度升高、减少溶解氧、提高pH以及施以水动力作用,均可使底泥中的磷释放量增加,在常温(25℃)、厌氧、pH=7.5条件下,底泥中磷向水体的释放量将增加17%左右。  相似文献   
113.
太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内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太湖 2 0 0 1~ 2 0 0 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 ,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太湖的水质参数概括为 5个主成分 ,提取并反证了湖泊水质各个主成分的科学内涵 ,分别为 :水体营养指数 (F1)、富营养化指数 (F2 )、水体溶解氧指数 (F3 )、水体色度指数 (F4)和水体酸碱指数 (F5 ) ;研究了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室内环形水槽内模拟了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 ,得到了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 (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 )下的起动流速 ,并利用泥沙起动的理论模型给予了验证 ,最后得出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下的起动流速分别为 :3 7.9cm·s- 1 ,46 7cm·s- 1 ,5 9 8cm·s- 1 .通过考察上覆水中TN、TP浓度的变化 ,建立了底泥中TN、TP释放率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 .并将太湖水量水质的同步监测资料应用在数学模型中 ,解决了以往模型中底泥释放率取为常数的不足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4.
永海会地区的区域构造、含矿地层和建造、中生代火山侵入岩体特征、局部控矿构造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硫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年龄同位素等成矿信息,都与扬子区、萍乐区已知铜金矿集区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表明,永海会地区具有极大的找矿前应景。  相似文献   
115.
滩间山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该金矿床天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脆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井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而形成的。矿区地层、侵入岩、矿石及黄铁矿的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良好的亲缘关系,较清楚地反映了地层和侵入岩浆活动对成矿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6.
Based on the soil moisture data from the locating experiments from 1986-1990, and using the water balance method, the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state in the field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ways for improving water condition in dryland of subhumid by dr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 low precipitation satisfying ratio of 42.9%-58.8% appears in the growing period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yield, to a great extent depends on the water that was stored in deep soil layer in the previous rainy season. The filed trial results showed that tillage in the summer fallow period,straw cover, soil moisture regulation with adequate fertilization, crop rotation and proper croppingsystem could be the efficient ways for improving the water condition,and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water resources(both precipitation and soil water) in the winter wheat field of dryland.  相似文献   
117.
遥感资料在青海草地资源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S/MODIS、NOAA/AVHRR卫星遥感监测的植被指数(NDVI)、地面定点监测的实际地上牧草产量资料,依据卫星遥感监测原理,在点和面上研究、建立了植被指数与牧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模式,给出了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青海省草地资源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产量最高区处于黄南州南部和果洛州东南部,最低区处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近20年来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规律没有发生变化,但草地生产力在逐步下降,草地资源在逐年减少,仅果洛州全州平均牧草产量比1986年下降了4.04%,牧草总量减少85.10×104t,理论载畜量减少了63.11×104只绵羊单位;暖干旱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造成青海省天然草地生产力下降、呈现退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薛旭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5,28(1):10-13,i001
分析了我国炼油厂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1世纪炼油厂给排水系统节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9.
泸沽湖特有水生生物的保护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泸沽湖有水生生物 133种。本文对其种群结构、数量作了调查 ,分析了特有种水生生物结构变化原因是不合理利用 ,应通过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特有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120.
南方涝渍地区退田还渔的一个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汉平原四湖涝渍地区的一个经围湖造田形成的典型农业微域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土壤和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退田还渔的必要性与具体方案。结果表明,对小型湖泊通过围湖造田所形成的农业微域,在人工排水和土地平整不充分的情况下,其地貌和土壤还残留有原有湖泊的影响,处于原湖泊低处的土壤表现出明显的沼泽化和严重潜育化的特征。在该地区种植水稻产量比正常地区减产达16%~26.8%。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确定了该地区适宜退田还渔的具体位置和面积。按照这一方案实施的结果,该地区从1997~2001年的5年中精养鱼塘面积增加9倍,养鱼的效益比种植水稻高5~10倍,还减轻了该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排水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