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1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3124篇
安全科学   535篇
废物处理   853篇
环保管理   1165篇
综合类   6531篇
基础理论   88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75篇
评价与监测   190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879篇
  2005年   661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更好地发挥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耦合系统在废水厌氧发酵生产乙酸方面的优势,有必要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以获得该系统产酸的优化条件.利用经过加热处理并活化的厌氧污泥作种泥,以模拟废水中的葡萄糖为底物,针对发酵时间、底物浓度、种泥浓度、初始pH进行4因素10水平均匀设计实验,得到了乙酸生产指标与产酸条件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也得到了以高乙酸产量为主要目标导向同时兼顾高乙酸产率和高乙酸生产强度目标的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实验乙酸浓度比均匀设计中最高乙酸浓度提高20%左右.研究表明,将均匀设计应用于废水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耦合产酸条件优化,可以避免盲目性,迅速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2.
New experimental data on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oligotrophic and mesotrophic bogs of the middle taiga subzone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are presen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the stock of live phytomass is estimated. The stock of necromass in oligotrophic bog ecosystems increases from west to east, while the stock of live phyt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decrease.  相似文献   
13.
优势菌的筛选及其强化活性污泥好氧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活性污泥提取物的贫培养基筛选SBR系统中的好氧异养优势菌。结合自然温度(15~20℃)、延长培养时间等条件来提高菌群的可培养性。从SBR活性污泥系统中分离出5种细菌。4株去除COD优势菌,1株异养硝化细菌,能在好氧条件下实现对总氮的去除。反应池底采用边缘对称曝气,反应池内细菌在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上循环经历好氧过程及微氧过程。将PVA铝盐法固定的细菌对反应器进行生物强化。结果显示,在好氧工艺的条件下,投加优势菌群后,与未加优势菌群的反应器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COD、NH3-N和TN降解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98%、97%和90%。生物强化作用明显,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的好氧反硝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环境质量评价的生物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质量的生物评价是以生物对环境污染的表现为基础的.环境质量评价的生物方法包括环境指示生物的选择,环境质量生物评价指标的确定和环境质量分类等3个步骤.论述了环境污染的生物表现,提出了选择环境指示生物的原则,给出了环境质量生物评价的3类指标,建立了环境质量4级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5.
湖州市埭溪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近期为2万m^2/d,远期为3万m^2/d,其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式A^2/O工艺,污泥处理工艺采用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文中着重介绍了工程设计参数、处理工艺流程及其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启动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了4种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在0.1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TP、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及启动周期; 同时对整个系统及同类生态工艺启动周期的判断方法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对TP、COD和NH3-N的启动周期分别为15~27 d、24~40 d和24~26 d; 土壤渗滤系统对TP的启动周期最短,对COD的启动周期最长; 处理系统启动周期的判断原则是综合考察系统对主要污染物各自的启动周期,以最长的作为系统启动周期.4组试验中,1#和2#系统的启动周期为40 d; 3#和4#的为24 d.  相似文献   
17.
污泥加热预处理对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污泥加热预处理给中温厌氧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加热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混合消化对 COD 的去除率,尤其是 SCOD 的去除率由 77%增长到 93%,但不利于 TS 和 VS 的去除;而对污泥单独消化,预处理则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采用加热预处理后的污泥进样,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的甲烷产气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海泡石处理采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恩呈  商平  梁岩 《化工环保》2008,28(1):59-62
用海泡石吸附法处理采油废水,考察了处理时间、海泡石加入量和采油废水pH对采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采油废水处理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采油废水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6h,粒径为150μm的海泡石加入量200g/L,采油废水pH9。在该条件下处理采油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1%,处理后出水的COD为34.71mg/L,小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60mg/L)。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废污泥源的短程反硝化快速启动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星星  王超超  王垚  徐乐中  吴鹏 《环境科学》2020,41(8):3715-3724
为探究不同废污泥源快速启动短程反硝化和实现稳定NO_2~--N积累的可行性,在3个完全相同的SBR反应器(S1、S2和S3)分别接种:实验室城市污水反硝化除磷系统排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及河涌底泥,比较其短程反硝化启动快慢和NO_2~--N积累特性,考察系统短程反硝化活性和NO_3~--N→NO_2~--N转化性能,并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反应器功能菌群特征.结果表明,在乙酸钠为唯一碳源、高碱度和适宜COD/NO_3~--N比进水条件下,3个SBR短程反硝化反应器在短时间内均能够成功启动,系统平均NO_3~--N→NO_2~--N转化率为S1 S2 S3(75. 92% 73. 36% 69. 90%).同时发现持续低温条件下S1和S2呈现不同程度的短程反硝化性能恶化趋势,但S3能够稳定维持良好NO_2~--N积累性能.微生物高通量测序表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居PD系统主导地位,3个短程反硝化反应器NO_2~--N积累关键功能菌属Thauera属丰度差异明显:S3 S1 S2(25. 09% 4. 71% 3. 60%),表明S3具备稳定高效的NO_2~--N积累性能,同时高丰度Thauera属可能是维持低温短程反硝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污泥和结晶杂盐等固相物质,既有资源属性,又有污染特性,但目前缺乏基于能源、经济及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估.本研究阐述了3类固相物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质量当量计算及处置方法评价模型.以宝武集团韶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二期)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的A/O/H/O(厌氧/好氧/水解/好氧)流化床工艺作为考察对象,利用工程运行参数和水质统计数据进行固相物质的产量推算,结果发现,焦油、物化污泥、生物污泥(含水率为80%)和工业杂盐的产率分别为0.186、5.80、4.24和1.97 kg·m-3.通过处置方法评价模型明确了焦油焚烧、污泥热解、结晶杂盐分盐提纯后工业应用是最佳处置方案,在60 m3·h-1废水处理规模的固相物质处置过程中,每年约产生1177 MWh的能源,获得135.0万元的经济效益,排放627.0 t CO2,表明能源回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协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