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1569篇
基础理论   235篇
污染及防治   42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在亚铵黑液中生长的毕赤酵母菌株(Pichia sp.No.1)经耐毒驯化后,可接种于酸析脱木素和汽提脱毒后的亚铵黑液中,在非无菌操作条件下连续发酵生产酵母菌体,该菌生产迅速,连续培养衡释率达0.26h^-1,总糖的酵母得率为0.48g/g(TS),COD去除23%,菌体易絮凝,可自然沉降分离。  相似文献   
32.
In this study, the two-stag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system and batch experiment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naerobic diges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 concentration methanol wastewater. The acid resistance of granular sludge and methanogenic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zing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 of the first UASB changed from 4.9 to 5.8 and 5.5 to 6.2 for the second reactor. Apparently, these were not the advisable pH levels that common methanogenic bacteria could accept.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of the system, viz. Methanosarcina barkeri, had some acid resistance and could still degrade methanol at pH 5.0. If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were trained further, their acid resistance would be improved somewhat. Granular sludge of the system could protect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within its body against the impact of the acidic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m degrade methanol at pH 4.5. The performance of granular sludge was attributed to its structure, bacteria spec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um inside the granule.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4, 24(4): 633–636 [译自: 环境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33.
针对165℃、30min预处理后的混合污泥,进行高温厌氧消化的连续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产气量、有机物的分解率等指标,探讨了"热处理 高温消化"实用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总固体(TS)为70g·L-1、预热处理后的混合污泥经高温厌氧消化,在HRT.为10、20、30d的条件下,产气率为2.82、1.70和1.19 L·L-1·d-1;降解单位COD的产气量为968、1053和1091 L·kg-1;COD分解率为47%~52%;有机物分解率与HRT的关系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COD物质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基质中50%的固态有机物被分解转化,生物气中的甲烷含量可达59.1%.本研究中的厌氧消化反应可归纳为C8.38H19.7O7.59N 3.86H2O→4.38CH4 2.99CO2 NH4 HCO3-.  相似文献   
34.
沼泽红假单胞菌H3对酸性红B2GL染料的厌氧脱色和降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印染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H3),在光照厌氧条件下该菌生长细胞可将100mg/L酸性红B2GL染料去除到30mg/L.完整细胞脱色的最适条件为pH70,温度30℃,细胞浓度20—25mg/mL(湿重).低浓度的阳离子对脱色影响不大.在通Ar气使严格厌氧和加有还原性辅酶I的条件下无细胞提取液的脱色活性最高,比活率为154×10-2mg/(mg·h).根据降解产物的分析,推断了该菌对酸性红染料的降解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35.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筛分强度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流动分析,提出了用离散数D定量地表示筛分强度。通过实验和回归分析,建立了D与水力负荷(L)和沼气沼气容积产量(G)的数学关系:D=0.0033L+0.045G+0.073。当D在0.088-0.095之间,用生活污水作基质,成功地培养出了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36.
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在较高的COD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下稳定运行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固液分离,而固液分离的必要条件是污泥的沉降速度大于混合液在三相分离器的沉降区的最小断面上的向上流速。通过小型装置的试验表明,污泥的沉降速度与污泥的性状和浓度有关,使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能改善污泥沉降性、提高固液分离效果,使反应器能在相当高的COD容积负荷(20—30kgCOD/m~3·d)和水力负荷(0.8m~3/m~2·h)下稳定运行。本文叙述了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过程,并简要地讨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7.
复合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改进的厌氧处理工艺 ,可有效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 ,并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是一种较理想的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为上海合流污水深海排放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本文对该工艺的装置特点和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厌氧水解改善富马酸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炼油厂产生的难于生物降解的富马酸废水 ,其BOD5/CODcr均值 (比值平均值 )仅为 0 .2 83。采用厌氧水解对其进行处理 ,实验研究表明 :通过厌氧水解 ,其BOD5/CODcr可提高至 0 .433 ,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 ,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9.
厌氧条件下活性黑(KBR)染料脱色的批量投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了微生物降解染料活性黑(KBR)的试验研究。试验中研究了氯离子浓度、染料浓度、生物量、特别是投加易降解物对染料降解的影响,并且对厌氧降解该染料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易降解物葡萄糖投加量对该染料脱色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IntroductionBeforethe 1 980sconventionaltreatmentprocessesofphenolswastewateraresolventextraction ,physicaladsorption ,chemicaloxidationandaerobicbiologicalprocess.Amongthebiologicalunitprocessesactivatedsludgeprocessismainone.Afterthe 1 980sanaerobicbiolog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